橡皮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用过一整块完整的橡皮,不是切了,就是扔了。”
这句话不知我是从何处听来的,只是觉得相当得认同。橡皮这种文具能用的地方实属不多,过了大概小学三年级,就都开始用水笔了。如果不是数学的绘图,谁又会去在意一块橡皮呢?它的出场率与各式各样的文具比起来,只比圆规尺子要高上那么一小点。
我此前也是如此得不待见它,哪怕是它换上了一种新颖的图案,变成了一个兔子的形状。但是那终究不是它,它在我的印象中永远是那么一块四四方方肉色偏白的软木疙瘩。
而且它在文具盒里放久了之后会和其它文具粘在一起,将它掰下后还会留下一层黏黏糊糊的东西,这点很是麻烦。
抛开对它的一些起于麻烦却难以言说的刻板意见,值得一说的也就是它的用途。与其说是对其不悦,不如说是幼年的我对它的用途不悦。
它是伴随着铅笔而生的,它是一个附属品。如果没有铅笔的话,橡皮就没有任何的用途。而“附属品”这个名字实在是不那么光彩,就像“人工湖”听上去没有“天然湖泊”要优美一样。
人嘛,要做就去做铅笔的笔尖。
看到包裹住笔芯的木头了吗?那在某种意义上是十分珍贵的材料;看到笔芯的笔尖了吗?那么长的一根笔芯只有笔尖才可以发挥作用;看到那块橡皮了吗?它都是专为笔尖而存在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