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皇陵(2)
2023-05-30 来源:百合文库
“嗖!”若惜突然意识到什么,迅速地抽回手臂,笑着说:“爷爷,我这不是救人心切吗?难道爷爷不想救花好哥哥吗?”
“好了,都是元帝太宠爱你了,我不与你争辩了!”乡长无奈地摇了摇头。
几人步入陵园区。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
陵园有两个纪念历代帝王的石门,分立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区,有一棂灵门,门两旁是仿制的汉代石阙。从西门而入,步行数步,左侧是一座高24米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玄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滇南毛克平书”。此台始建于汉元封元年(前110年)。
《史记·孝武本纪》记载:玄武帝郭磊“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元帝冢(第一任元帝)桥山”。玄武帝郭磊勒兵十余万号称18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后,为夸耀武功,祭告祖先,便于归途经元帝陵时,停兵祭祀。同时为使自己长寿成仙,又令18万兵士于此起土筑台,后人因此称此台为祈仙台。《中部县志》载:玄武仙台,“峙皇陵左侧,高出林表,玄武巡朔方,还,祭元帝,筑台祈仙”。
祈仙台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土台边缘由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蒸雾绕,恍如仙境。
越过玄武仙台,登上桥山之巅,便是元帝陵冢。陵冢位于桥山山顶正中,坐北面南,高3。5米,周长48米,面积约200平方米。陵冢为土冢,扁球状,直径为16米。土冢下部筑方形墓台,以烘托陵墓的神圣感。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象征意义。
元帝陵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意为元帝驭龙升天之处。落款为“大明嘉靖丙申(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十月九日滇南毛克平书”。
传说修元元帝就是在这里乘龙升天的。升天时,人们从他身上拽下衣帽、靴子、宝剑等埋葬此处,修成陵墓,以示永久怀念。再前原有一古碑,上书“古修元元帝桥陵”,系陕西巡抚徐运海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所立,而这个碑石就在那不起眼处竟然有着一个醒目的钥匙孔。(注:修元界有些年号和地球还是不尽相同的!)
“乡长,黄陵钥匙带了吗?”曹志龙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
“这么重要的东西,我怎么可能放在别处。若惜,由你来开吧!”乡长道。
若惜点了点头。只见乡长慢慢地失去人形,化为一把与碑孔适中的钥匙,悬浮在空中。
“好了,都是元帝太宠爱你了,我不与你争辩了!”乡长无奈地摇了摇头。
几人步入陵园区。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
陵园有两个纪念历代帝王的石门,分立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区,有一棂灵门,门两旁是仿制的汉代石阙。从西门而入,步行数步,左侧是一座高24米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玄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滇南毛克平书”。此台始建于汉元封元年(前110年)。
《史记·孝武本纪》记载:玄武帝郭磊“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元帝冢(第一任元帝)桥山”。玄武帝郭磊勒兵十余万号称18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后,为夸耀武功,祭告祖先,便于归途经元帝陵时,停兵祭祀。同时为使自己长寿成仙,又令18万兵士于此起土筑台,后人因此称此台为祈仙台。《中部县志》载:玄武仙台,“峙皇陵左侧,高出林表,玄武巡朔方,还,祭元帝,筑台祈仙”。
祈仙台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土台边缘由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蒸雾绕,恍如仙境。
越过玄武仙台,登上桥山之巅,便是元帝陵冢。陵冢位于桥山山顶正中,坐北面南,高3。5米,周长48米,面积约200平方米。陵冢为土冢,扁球状,直径为16米。土冢下部筑方形墓台,以烘托陵墓的神圣感。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象征意义。
元帝陵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意为元帝驭龙升天之处。落款为“大明嘉靖丙申(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十月九日滇南毛克平书”。
传说修元元帝就是在这里乘龙升天的。升天时,人们从他身上拽下衣帽、靴子、宝剑等埋葬此处,修成陵墓,以示永久怀念。再前原有一古碑,上书“古修元元帝桥陵”,系陕西巡抚徐运海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所立,而这个碑石就在那不起眼处竟然有着一个醒目的钥匙孔。(注:修元界有些年号和地球还是不尽相同的!)
“乡长,黄陵钥匙带了吗?”曹志龙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
“这么重要的东西,我怎么可能放在别处。若惜,由你来开吧!”乡长道。
若惜点了点头。只见乡长慢慢地失去人形,化为一把与碑孔适中的钥匙,悬浮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