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青年的无声反抗——《沉沦》读后有感(2)
郭沫若在《论郁达夫》中写到“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于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赵园在《郁达夫“自我”写真的浪漫主义小说》中说“在最早问世的那篇《沉沦》中,他就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教养、趣味,以及所感、所遇、所思急不可待地和盘端出,仿佛一个率真的孺子。”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也恰如两位所言,真实地暴露在我们眼前,渴望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的爱情,却备受打击,受到侮辱与嘲弄,越发孤独、空虚、忧郁,当读及诗歌时,两行清泪涌下,当要复仇时,也滚了几颗冰冷的眼泪,手捧诗集时浮着的两泓清泪,侍女问及府上时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自杀前他的眼泪就连连续续的滴了下来,他的眼泪总是在诗歌的共鸣中与无声的怨恨渴望祖国强大中出现。
他也曾想过反抗,却也仅限于想象“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复仇复仇,我总要复她们的仇”“对了那几个中国同学,也同对日本学生一样,起了一种复仇的心”“他因为想复他兄长的仇”“狗才!俗物!你们都敢来欺侮我么?复仇复仇,我总要复你们的仇”,多次的复仇被提及,主人公也是有不甘现状、反抗心理的,结果呢?自我调解宽慰,哭泣写日记,交游离绝,弃医从文,喝闷酒写诗,他的处理方式是内心矛盾激烈斗争下的结果呈现,而其内心斗争又是自卑怯懦的真实反映。他仿若置身于沼泽之中,越挣扎越被束缚得紧继而沉陷下去步入沉沦。他渴望爱情却连同女孩儿说话的勇气都没有,偷窥到女孩儿洗澡后,臊得离开旅馆却又碰上尴尬的一幕被刺激得糊里糊涂走入风月场,纯洁情操被毁后,悔也无及,葬身大海。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酿成了这样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