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的慈爱之光:一位在家母亲给出家儿子的家书
作者:史遇春
明代李贽《焚书》卷四《杂述》中,有《读若无母寄书》一篇,其间闪现的母性慈爱之光,胜过很多的法、义、理……
李贽(公元1527年~公元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赘,号宏甫,又号卓吾,又别号温陵曙上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举人,不应会试;历任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瘐死;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细读李贽书中此篇,可以读到拍案叫绝、手舞足蹈的状态。
一位在家的妇人,
一个守寡的老母;
一封简单的书信,
一些平常的言语;
却能将“佛法大意”讲得动人心弦,
却能将“佛法大意”讲得让人心悦诚服,
……
下面,就看看,这位母亲给自己做了和尚的儿子写了一封怎样的书信?这书信又是如何地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