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嫦娥死了。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4)
2023-05-16 来源:百合文库
这一段是靠近结尾了的,这一段真的把筱燕秋的悲痛欲绝写得淋漓尽致,她的一生,一直在追求成为真正的嫦娥,她的嫦娥在春来的嫦娥出生后就死了。她不是真正的嫦娥。但是在所有青衣里,只有她全心全意对待嫦娥,为了成为嫦娥,她赔了家庭赔了事业赔了孩子,她把一切都给了嫦娥,她与嫦娥融为一体,当她不能演嫦娥,那么嫦娥就真的死了。
她开始了抒发,开始了倾诉,她彻底忘记了自己,甚至,彻底忘记了嫦娥,她把满腔的块垒抽成了一根绵延的细长的丝,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缠绕了起来,挥洒了起来。她在世界的面前袒露出了她自己,满世界都在为她喝彩。她越来越投入,越来越痴迷,筱燕秋越陷越深。这是喜悦的两个小时,哭泣的两个小时,五味俱全的两个小时,缤纷飞扬的两个小时,酣畅的两个小时,凄艳的两个小时,恣意的两个小时,迷乱的两个小时,这还是类似于床笫之欢的两个小时。筱燕秋的身体连同她的心窍,一起全都打开了,舒张了,延展了,润滑了,柔软了,自在了,饱满了,接近于透明,接近于自溢,处在了亢奋的临界点。筱燕秋就感到自己成了一颗熟透了的葡萄,就差轻轻的、尖锐的一击,然后,所有黏稠的汁液就会了却心愿般地流淌出来。
这一段是筱燕秋演出时的描写,大段大段的形容词,能够铺展开一种大气的氛围。比喻也是奇怪而尖锐。这种方式写出了筱燕秋在演出时短时间内做到了大量的情绪转换,她真的代入了。与嫦娥融为一体。
-03-
我看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论文,很多学者还是习惯把筱燕秋的悲剧命运归结为嫉妒。
这本书还挺容易让我们想起另一部作品《霸王别姬》,程蝶衣也不同意小辈上台,这种心理其实跟筱燕秋是有一点相像的,是艺术追求,认为不到火候的角色不能上台,也是一种疯狂,除了我,谁也不能是她。这种心理挺难用嫉妒来概括,当然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出于对对方能演戏的嫉妒,而是“我是她,她不是,可她却与我获得的喝彩相同”这样一种心理。自己与人物融为一体,甚至一生都走不出来,像我们常说陈晓旭一生就是林黛玉一样,这不是嫉妒,是对自己的角色要求极高的艺术追求。
她开始了抒发,开始了倾诉,她彻底忘记了自己,甚至,彻底忘记了嫦娥,她把满腔的块垒抽成了一根绵延的细长的丝,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缠绕了起来,挥洒了起来。她在世界的面前袒露出了她自己,满世界都在为她喝彩。她越来越投入,越来越痴迷,筱燕秋越陷越深。这是喜悦的两个小时,哭泣的两个小时,五味俱全的两个小时,缤纷飞扬的两个小时,酣畅的两个小时,凄艳的两个小时,恣意的两个小时,迷乱的两个小时,这还是类似于床笫之欢的两个小时。筱燕秋的身体连同她的心窍,一起全都打开了,舒张了,延展了,润滑了,柔软了,自在了,饱满了,接近于透明,接近于自溢,处在了亢奋的临界点。筱燕秋就感到自己成了一颗熟透了的葡萄,就差轻轻的、尖锐的一击,然后,所有黏稠的汁液就会了却心愿般地流淌出来。
这一段是筱燕秋演出时的描写,大段大段的形容词,能够铺展开一种大气的氛围。比喻也是奇怪而尖锐。这种方式写出了筱燕秋在演出时短时间内做到了大量的情绪转换,她真的代入了。与嫦娥融为一体。
-03-
我看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论文,很多学者还是习惯把筱燕秋的悲剧命运归结为嫉妒。
这本书还挺容易让我们想起另一部作品《霸王别姬》,程蝶衣也不同意小辈上台,这种心理其实跟筱燕秋是有一点相像的,是艺术追求,认为不到火候的角色不能上台,也是一种疯狂,除了我,谁也不能是她。这种心理挺难用嫉妒来概括,当然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出于对对方能演戏的嫉妒,而是“我是她,她不是,可她却与我获得的喝彩相同”这样一种心理。自己与人物融为一体,甚至一生都走不出来,像我们常说陈晓旭一生就是林黛玉一样,这不是嫉妒,是对自己的角色要求极高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