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宁可补贴也得往贵了卖!(4)
对于华夏文化,说钱可能显得比较俗,所以把钱理解为调配资源的能力就好一点。
假设你有一个亿做研发,你就可以用一个亿的资金换取一个亿的各种资源,比如实验室、实验仪器、实验耗材、实验人员来做研发。
而当你有一万亿做研发,就相当于调配了一万亿的资源搞研发。
大概率下,后者更强。
这也是为什么刚刚夏小嘟跟送货大叔说他的几样技术专利不仅不会便宜,还会更贵的原因。
搞技术不赚钱的话,那除了极少数人或组织靠着爱好、精神、毅力或者责任感等等继续坚持以外,大部分人或组织都会选择去干更赚钱的事情。
当然,以上说的是正向激励,给糖吃,做了某事就有好处。还有反向激励,不做就会受惩罚。
比如虽然后发国家搞工业可能不赚钱,可能累吐血,但你不搞会挨打,那就还得搞。
再来个更具体的例子,比如搞芯片可能不赚钱,但不搞可能会更惨,那就还得搞。
正向激励:
某企业发现做买办能赚钱,有甜头,于是成了买办思维严重的企业。
反向激励:
某企业做买办结果被搞得很惨,于是大家就发现,还是得自己搞技术。
所以,虽然夏小嘟这个狗巨户不差钱,但也必须保证他们要搞的东西,比如纯电动力车产业必须能赚钱。
因为整条产业链上不光有他自己,还有无数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他们要吃饭,要养家,还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要造出来的东西就必须很贵,像特诗拉一样,成为少数人的玩具呢?
之前说过一根2元的笔,物质成本占了1.5元,人工成本占了0.1元。
在不涨价的前提下,你可以想办法把物质成本降到0.1元,把人工提高到1.5元。
看似匪夷所思,甚至绝不可能,但事实上作为对比的高级原子笔,还有芯片、大飞机等等不都是如此吗?
芯片里那点物质值多少钱?大飞机上的金属值多少钱?
值钱的是凝结在里面的劳动,包括科技这种脑力劳动,包括合格的产业工人贡献的体力劳动,他们更值钱了。
至于品牌,比如包包,虽然也凝结了设计这种脑力劳动,可能还有纯手工等体力劳动,再加上一点点高级五金件和高级皮革,但加在一起还是少的可怜,大部分还是智商税。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人家在文化等软实力输出上多投入了资源。
插一嘴,以上说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可能区分没有那么明显,是为了解释方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