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我也要!(3)
可以说,华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还是很低的。
积累了几十年的本科生只占总人口的5%,加上专科能到8%,算上其他成人学历、网络函授、野鸡大学等各种学历,刚能超过10%。
985、211比率?那真的是低的可怜......
可大家的观感却完全相反!
一般人的印象中,都觉得本科生太多,太不值钱。媒体也曾经连年在喊“最难就业季”“每年毕业数百万”等等,当然最近几年已经不喊了。
很多年前就有了“本科不如狗,研究生满地走,博士留下瞧一瞧”的说法。
问题是,怎么会有与现实完全相反的观感呢?
因为本质不是供给太多,而是需求太少。
华夏产业不升级的时候,很多工厂从最上头的老板,到最下面一个看门的老大爷,压根就不需要大学生啊!
比如一个鞋厂,需要大学生来干什么?给鞋子涂胶上大底吗?
不需要你,你当然就多余。
鞋厂招聘个出纳,可能专科就够,但排着长队的本科生可以给他选。
本科投简历的太多了怎么办?那就看看有没有注册会计师证吧。
于是大家都去考注会,又出了“10个应聘者里,9个有驾照,8个有注会”的梗。
靠注会的人又太多了怎么办?挑研究生呗,反正那么多人呢。
什么?不爱干?
“爱干干,不干滚,后面有的是人”就是这么来的。
华夏上一次改革,就是因为普及义务教育后出现了大量的中学生,必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近些年的产业升级,就是为了解决大量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虽然此处的大量,其实并不多,只不过人们感觉很多而已。
升级是什么意思?你造鞋子不需要大学生,但你造鞋子的那些机械和技术需要啊。
比如粘鞋子的胶就有很多种,你要研究怎样弯折不容易开胶,什么样的胶能防水等等,这就需要材料学专业的人,这些人又需要实验室,而实验仪器、耗材等等又是需要大学生的行业。
于是就形成了产业链的正循环,所以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那么,是不是说为了增加“研究胶”的工作岗位,就抹杀了“涂胶者”的岗位了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研究胶。
更严重一点就会变成“大学生怎么了?你是不是歧视我们没上过大学的人?”
这也是很多人抨击所谓“高端就业”和所谓“精英人才”,甚至反智的理由。
事实上完全相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何付一模一样的体力劳动,某些国家的工资就高,某些国家的就低呢?同样是刷盘子,为何不发达国家的人想去发达国家刷盘子呢?
积累了几十年的本科生只占总人口的5%,加上专科能到8%,算上其他成人学历、网络函授、野鸡大学等各种学历,刚能超过10%。
985、211比率?那真的是低的可怜......
可大家的观感却完全相反!
一般人的印象中,都觉得本科生太多,太不值钱。媒体也曾经连年在喊“最难就业季”“每年毕业数百万”等等,当然最近几年已经不喊了。
很多年前就有了“本科不如狗,研究生满地走,博士留下瞧一瞧”的说法。
问题是,怎么会有与现实完全相反的观感呢?
因为本质不是供给太多,而是需求太少。
华夏产业不升级的时候,很多工厂从最上头的老板,到最下面一个看门的老大爷,压根就不需要大学生啊!
比如一个鞋厂,需要大学生来干什么?给鞋子涂胶上大底吗?
不需要你,你当然就多余。
鞋厂招聘个出纳,可能专科就够,但排着长队的本科生可以给他选。
本科投简历的太多了怎么办?那就看看有没有注册会计师证吧。
于是大家都去考注会,又出了“10个应聘者里,9个有驾照,8个有注会”的梗。
靠注会的人又太多了怎么办?挑研究生呗,反正那么多人呢。
什么?不爱干?
“爱干干,不干滚,后面有的是人”就是这么来的。
华夏上一次改革,就是因为普及义务教育后出现了大量的中学生,必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近些年的产业升级,就是为了解决大量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虽然此处的大量,其实并不多,只不过人们感觉很多而已。
升级是什么意思?你造鞋子不需要大学生,但你造鞋子的那些机械和技术需要啊。
比如粘鞋子的胶就有很多种,你要研究怎样弯折不容易开胶,什么样的胶能防水等等,这就需要材料学专业的人,这些人又需要实验室,而实验仪器、耗材等等又是需要大学生的行业。
于是就形成了产业链的正循环,所以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那么,是不是说为了增加“研究胶”的工作岗位,就抹杀了“涂胶者”的岗位了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研究胶。
更严重一点就会变成“大学生怎么了?你是不是歧视我们没上过大学的人?”
这也是很多人抨击所谓“高端就业”和所谓“精英人才”,甚至反智的理由。
事实上完全相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何付一模一样的体力劳动,某些国家的工资就高,某些国家的就低呢?同样是刷盘子,为何不发达国家的人想去发达国家刷盘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