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劳的功夫
这话咋看起来挺简单的,因为大家似乎都知道这道理:耐冷,大概就是要强健体魄,不要遇到寒冷的天气就冷得瑟瑟发抖,今天很多人都喜欢玩健身和冬泳这套;耐苦,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道理,因为每天学校里都挂着“书山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类的标语;耐劳,就是教人们要服从制度,让劳动显得有意义,工厂墙上都要写一点“工人有力量”“建设祖国”那些很高大上的理想目标 即使有一个人信 对于他自己内心和工厂效率都是有点好处的,以上这些东西,肯定有很多更加高深莫测的解释,但我不是国学贩子,赚不到那种钱,也不是文史研究者,没有那么钻研的资本。
耐闲,这话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几乎没人提到,耐寒耐苦耐劳,都是因为有了“寒苦劳”的事实 所以才有教化人去克服或者正当化这现象的价值。可“闲”这事情,估计没有什么人体验过,儿童时期,成人总觉得儿童整天无所事事天天贪玩,但实际上每个人回想童年 都不会觉得自己很“闲”,因为这些时间都是用来感知这个世界,探求不懂得的现实现象的思考时间,不过我们的社会是不承认这种实践的价值的。所以每个儿童小小就被送进什么兴趣班辅导课,让他们早早入世,赶快感受到“寒苦劳”的洗礼,让他们早早就受到那些正当化苦痛的教化。所以“闲”这个东西根本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正是因为“寒苦劳”了,所以没有这些的时候 人们才会感受到“闲”。既然“闲”本来就是个副产品,那么就根本不会有任何教化人们去“耐闲”的道理。所以“闲”就变成一个没价值的东西。
仔细想想看我们在“闲时”做的事情,就能意识到我们应对“闲”的方法,就是“不干寒苦劳”的那套。于是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无论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老年人还是小青年。都把大把碎片时间用来刷手机,玩游戏,或者搞什么滤镜自拍,要么就是干得满满当当的,要么就是感觉没有任何事情干。然后等自己又恢复到“寒苦劳”的时候,又开始埋怨“哎,闲的时候实在太少了!”,然而这“闲的时候”该干什么,我们几乎还是不知道的。
“耐闲”的经验,我这个年轻人算是很少的,但我斗胆想解说一番。耐“闲”第一就是克服焦虑: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没有得到想要的职业,错过了机会,就免不了需要“闲”下来去寻找新的机遇,人们不知道原来是需要“耐闲”的,所以就失了理智,要么就是整天唉声叹气,要么就是把自己闲暇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短期刺激上,就这样越来越“闲”,最后“不得不闲”;其二是要认识到“闲”与其他三者的区别,很多人为了不“浪费”这段时间,学生时代就是不停做联系 不停超年纪读将来要学的内容,工作的人为了一点加班费而在公司强制加班时间外还要加班,为了凑人际关系去参加一堆不认识的人的聚会,这是要把“闲”过成“寒苦劳”,既然不把“闲”当成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那“耐闲”功夫又何曾谈及呢?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考证,从事兴趣爱好,本质的想法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