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堂】《口是心非》(1)
HE
(1)
栾云平是北京人,可八岁之前的时光并不在北京度过。
文革的时候,父母下放去了东北哈城。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先回了城,母亲一直在当地的一家幼儿园里当老师。
两人住在宿舍楼里的一间小屋里,朝西向,不是暴晒就是阴冷。厕所改造的厨房转不过身。日子过的稀松平常。
楼道里是邻居们堆的锅碗瓢盆,废弃的柜子,吵吵闹闹的声音从各家炒菜的香气里飘进栾云平的耳朵,看见的是妈妈擦着汗的脸。
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孤身带孩子不容易,可栾云平的妈妈尽全力,把最好的都给了他。
栾妈妈温柔,是淡淡的远距离感的温柔,是有时候隐隐不耐的温柔。烟火气下的温柔,也就这样了。
栾妈妈亦擅长厨艺,左邻右舍也好,幼儿园也罢,包个包子烙个饼什么的,略显殷勤的给大家带过去,也为着给儿子多些照拂。
栾云平印象里爸爸偶尔过年的时候会来一次。栾爸爸长的很帅,标准意义上的那种浓眉大眼,可能因为祖籍是山东人,个子很高,也很严肃。
栾云平从他身上感受不到一丝据说属于亲情或者叫亲近的东西。只知道他很严厉。他不会给栾云平带礼物,也不会抱栾云平或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
第一次见到爸爸,是栾云平三岁那年春节,早起睁眼,就看到一个男人和妈妈在他们住的小屋门口拥抱着。妈妈背对着自己,看不清楚脸。
“妈妈”“妈妈”叫了三声,两人才分开。第一次看到妈妈的脸有些微红,“这是你爸爸。叫爸爸”
栾云平看着那个名字叫爸爸的人,不知怎么的往床里缩了几分。没有出声。那个应该是他爸爸的人也并没有过来。
他不喜欢他。嗯,没有原因。妈妈说过,栾云平在北京朝阳医院出生的那天,爸爸没有来。然后,他们就回了哈城。
栾云平觉得这是个相当不友好的故事。他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说了爸爸那么多不好还有门口的那个拥抱。很多年以后他都能记得那个拥抱的样子,是一种貌似宁静的幸福。
栾爸爸后来开始试图靠近他,很生硬的那种,如果不理就翻脸,只为了一件事,教育。
事实上,说到教育孩子这一面,栾爸爸和栾妈妈倒是一致。
因为都是要强的人,自己这代没有完成的心愿,就愿意也必须加诸在孩子身上。
打栾云平记事起,栾妈妈就开始给栾云平布置各种简单的功课。每天不完成不能出去玩。栾爸爸也会在来哈城的时候抽检作业。
照理说适应性这件事因孩子个性而异。而栾云平恰巧属于适应强且万分乐意的那款。4岁半的时候可以流利的背诵英文单词了。因为栾爸爸说,什么都可以不学,英语必须学好。
栾云平也曾随着妈妈在夏天幼儿园放假的时候去过北京看望爸爸几次。妈妈每次回来的火车上都说,奔波太累了,还是哈城清净。
栾云平不觉得累,从第一次去,他就觉得北京很大,街道很宽,一切都很新鲜,屋子亮堂,安静,花很多,天很蓝,什么都比哈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