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为何酒量大?
尤其是在一些大场面的武侠战斗之前,萧峰都要畅饮一番,比如聚贤庄之战和少室山之战,皆是如此。大家如果想要重温,可以去读原著或者看电视剧,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主要是萧峰为什么那么爱喝酒,酒量还那么大,喝完酒之后也不会醉瘫在地上,反而是力战群雄,越战越勇。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到的是两个角度,文本与文化,当然了,这两个角度必然会有交叉融合。
首先我们从文本角度来看。
萧峰是什么人?契丹人。我们对游牧民族有一种固有印象,那就是他们都是很能喝酒的。听说去草原做客,当地人欢迎你的方式,就是要先喝上三大碗酒。不清楚这度数怎么样,如果度数高的话,像我们这种平时不怎么喝酒的人,别说三碗,一碗就得躺倒了,这天啥也别干了,一觉睡到明天吧。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你这就是一种偏见、一种刻板印象,谁说游牧民族酒量都大,不见得吧。那是自然,这话我是同意的。但是,我想问一句,有这种偏见的人,认为游牧民族都爱喝酒、酒量大的人少吗?很多吧。
这就够了,大多数读者都是这么认为。那么萧峰这个人物形象爱喝酒,酒量大在文本层面就不会有违和感。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萧峰是什么人?他是能够为救一个萍水相逢的,没有多少交情的女孩子的性命,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大豪杰;是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用自己的生命为人民换和平的大英雄。
如此大英雄、大豪杰,若烟酒不沾,似乎就少点个性。况且爱喝酒,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只要不过度,不要因为饮酒而误事,一般也不会被人视作不良习惯。
所以给萧峰加上爱喝酒的小嗜好,是给他的神性中加入一点人性,要知道英雄人物如果只有神性,那么打动读者的效果,一般不如人性与神性并存的英雄。
那好,接下来我们从文化层面看看萧峰为何爱喝酒、酒量大。
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文学,尤其跟武侠、战争有关的文学中,英雄一般都爱喝酒。
举两个例子,关羽温酒斩华雄,武松醉酒打老虎。
关羽是斩了华雄之后,再回来喝酒的,估计喝得也不多。但至少,关羽不会怕喝酒,不会抗拒酒。
武松就比较夸张了,三碗不过岗,他喝了十八碗。告诉他景阳冈有老虎,他不信,非要去,果然遇到老虎,结局还算幸运,把老虎打死了。无疑他的酒量是超出常人的,这样写,也是为了突出武松不是一般人,一般人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吗?
现实生活中,喝不喝酒,喝多少,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面子充好汉,这种要脸不要命,以为把自己灌个半死,就很有英雄气概的行为,本身就很幼稚,跟好汉的差距相当大。
但文学不一样,文学不完全是生活。文学中的英雄好汉如果爱喝酒、酒量大,就会自带一种豪迈之气,可以突出他们不是一般人。
而且喝了酒,人理性的阀门就打开了,原始冲动、潜在的欲望就能爆发出来。英雄也需要酒水,把自己的豪情壮志释放出来。
以上就是文化层面的原因。这种英雄与酒的文化关系,传承下来,反映到《天龙八部》中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