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父母
我想:如果家庭健全,父母相爱,即使成长路上挫折不断,心中也应该是充满朝气,乐观,积极向上的;如果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心中是悲观,陷入绝望的样子,但那些没有爱的孩子,往往可能在绝望中重生,否极泰来,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应该更渴望得到爱,和爱这个世界;就算未能及时从深渊爬起,纵使杀人放火,自杀身亡,在那一瞬间他们也是直面自己的内心,决心满满。
当为人父母时,经常会情绪失控,负面情绪很有可能会侵蚀着你,我不清楚在孩子出生前是否关系正常,一旦孩子出生,没有为之妥协的父母,他们的夫妻关系很有可能变差,原因在于孩子在阻碍你与爱人之间的恋爱,这很有可能会滋生家庭冷暴力,甚至变为离婚的导火索。
父母的很多行为都在影响着孩子,至少是在5岁,10岁,15岁,18岁,这几个阶段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对亲子关系的重要影响。他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姿态,以确保孩子的效仿是否正确。
乡村有一女子,丈夫是媒人介绍的,很快就结婚,没多久就怀了孕,生下孩子后的她感觉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闪婚的弊端渐渐显露,发现丈夫并不是媒人口中那么好,虽然穷点日子还算过得去,但丈夫的暴力行为让她日日以泪洗面。问她为何不离婚,逃之夭夭,她却坚定的回答道:“我没有什么本事,虽然我能保证饿也饿不死自己,但孩子呢,孩子已经是我的一切了,就算他再打再骂,我也能熬过去。”
很多年后,乡村里有个孩子,看上去5,6岁的样子,斯斯文文的,上学生活都在县城里,街坊邻居都叫他城里孩子。母亲在乡下谋生的原因,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没有在县城照顾他,而是交给外婆带,这是暑假,他被母亲安排在乡下,为了能缓解一下已经生疏的关系。但看上去他并不快乐,就在前一天他直呼父亲名讳,被父亲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凶狠的眼神是真的生气了,他害怕极了,便从未再称其父亲二字。从此以后一旦被要求去乡下居住都反感万分。
在城里,他除了外婆带着,还有母亲的亲妹妹,也就是他的姨娘,那时姨娘还未结婚,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虽然在乡下带来了恐慌,但要想起熬过一个月又能回到城里,就很是期待,希望时间能快点,再快点。
这样的关系生疏来,熟悉去的,左右摇摆。在他正当叛逆期,发生了件难过的事,在他心里埋下扭曲的种子——母亲鼻青脸肿的到了外婆家。他站在床前,愣愣地看着母亲,母亲虚弱地说她是摔了一跤。他默默的接受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脸上的笑容从此多了一丝毫无察觉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