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青年屈原的家国情怀
创淮的粉丝数一直很少,从原先最初的200多到现在的700多,老实说跟我关系不是太大,都是我们的直接的负责老师去逼着他的朋友和学生关注。我做责编的日子也就是每周给他们定主题,催着他们交稿,再审稿,他们做好了推送发给我审核,再发布罢了。这个暑假一过,我终于可以退休了。现在把创淮一些我写的文章po上来作为一个纪念,也作为一个起点吧!
我运营的公众号,关注1的那个现在还什么都没有,不要去看哦 当谈到理想青年,我脑海中展现出的第一个形象是屈原。是他高堂宗庙,慷慨激昂,变法改革,抗秦使齐的“来吾道夫先路”;是他“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立于汨罗江畔的“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我在屈原身上看到了我认为理想青年最需要的家国情怀。
屈原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观念,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它是使国家或民族傲然挺立,即使处于苦难困境也能获得希望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是苏武留节不辱、颜真卿祭侄季明、文天祥过零丁洋式的爱国爱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以我血荐轩辕”时的忧国忧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从不是嘴上说说就完事了的。
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此后流放,启用,再流放,远离故都,满腔悲愤,自投汨罗。
(鄢郢之战)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鸟儿飞出去后,仍要回到它出生和生长的地方,狐狸若是死在他乡,死的时候,头一定是朝着自己的窝穴方向的,至死仍希望回到故乡。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破楚国国都郢城,此时的屈原被流放于江南之野,国都沦陷,君王受辱,百姓流离,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写下了这首哀悼郢都沦亡的诗篇,抒写自己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征,我们处于和平社会,没有当时的战火纷飞,但无论什么时代,家国情怀都不能忘却。如今的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说着活在当下,每天想到的都是个人的发展,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关注甚少。世界文化大交融,我们连许多的传统的都抛弃了,更有人忘了根,发展成了“精日”“美分”,王毅部长那句“中国人的败类!”骂的好。现在的我们,缺少着家国情怀,缺少爱国激情,缺少对家国的长远思考。并不是说活在当下不好,立足当下,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一步一脚印,很棒,但过分的活在当下,不去看长远,不去思考家国,必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