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局和支付宝出了本小说,描绘7个技术颠覆的未来
极端的推演和奇绝的想象当然引人注目,但真正将会发生的,一定介于这些极致之间。
技术会“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世界。
这种改变已经发生,只是,它还没有被你看到。
这一年,《流浪地球》风靡全球,《爱、死亡和机器人》这样的科幻系列短剧引爆大众。
现实中,虚拟支付普及,只带手机出门就能安然度过一天。
用“科幻”形容现实,已经成为观察这个时代的一种方式。
为了记录这个时代,我们召集了国内外科幻作家的中坚力量,向他们展示了正在发生的实践。
外国作家惊讶于中国这个他们眼中的古老国度正在发生的技术化改造,中国作家很想了解掌握了我们生活的技术巨头们想要实现的未来。
最终,在知识和观点的交锋中,我们得到了这些故事——
科幻小说集《希望之地》。
01 诞生于西湖雾中的科幻小说:这本书是怎么来的这本书是“未来局 X 蚂蚁金服”科幻工作坊的产物。
2017年12月,我们邀请7名科幻作家去杭州采风,参观蚂蚁金服,了解虚拟支付的前沿技术,回来写成小说,集结成册——
7位作家是:
伊恩·R·麦克劳德,劳伦斯·M·舍恩,德瑞克·昆什肯,陆秋逸,卡罗琳·艾夫斯·吉尔曼,萨曼莎·莫里,江波,七格和陈楸帆。
此前,世界上没有一本科幻小说是以这种方式完成的。
这也是未来局科幻工作坊产出的第一本小说。
此前我们举办过多期“科幻工作坊”:带科幻作家参观中科院高能所、物理所、建筑研究院等,科大讯飞、中科院植物所、蚂蚁金服、万达丹寨小镇。最近的一次是和国资委、果壳、环球网等共同发起的工作坊,走近国家电投、中核、国家电网、中国铁建......
把去过的地方连起来,可以在地图上划一道长长长长的线。
工作坊的初衷是:当美国科幻的现状向我们展示科幻发展的一种未来时,我们仍然可以,也应该亲手开创另一种未来。
如果带科幻作家走出房间,亲自触摸中国的前沿科技,收集写作素材,假以时日......
3年后,成果开始浮现——
前一阵,美国科幻作家劳伦斯·M·舍恩基于丹寨工作坊创作的《三限律》入围2018雨果奖提名,现在,又有了这本小说集。
从一次旅行到一本小说,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回到2017年,杭州的12月空气湿凉,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挤满便道,二维码遍布充电站、公交牌和公交站。
在蚂蚁金服参观完VR实验室、区块链等一系列关于“电子支付”的新技术,我们乘公交车去了菜市场——
海内外科幻作家在杭州街头压马路,扫码坐上公共汽车。
走进菜市场,跟小贩聊天,学用支付宝扫码买炸鸡腿。
......这个场景真的很魔幻。科技的魅力,不在于纸上空想,而在于观察它如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