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杨宗保与展昭(2)
也罢,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不可能论出个甲乙丙丁来。因为喜欢杨宗保这个人物,私心还是希望他是真实存在的。至于杨宗保应为杨门女将的说法,这个...选择性无视!
展昭,是随着包青天而起的人物。包拯青天大老爷的美名及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尽管包老知开封府不过一年半,尽管包老负责的应多为行政方面的事务...欧阳修称其“ 天姿峭直, 然紊少学问, 朝廷事体, 或有不思”,包拯确实为清官,但其政绩在当时并不是十分突出。包青天办案的故事多为传言,那么作为包大人“跟班”的展护卫,存在or虚构,确实是个问题!然而南侠的名号在武术中流传了下来:甘凤池拳法“双插子”,其套路又名为“南侠展昭”,“阳湖拳”原名“常州南拳”,亦相传为南侠始创。当然,作为“帝王将相谱”的史书没有包拯副手的文字记载貌似是理所当然的。展大人的存在与否,确实是个难题!
NO.4 时代相近
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的如果,杨宗保和展昭都是存在的,他们有可能碰面不?
那么先假设他们存在吧!
杨延昭生于958年,卒于1014年,杨宗保作为其子,应该在975年到1014年之间出生,跨度大了点?OK,缩小一点范围,杨延昭死时,已“录其三子”为官,杨宗保在975至990之间出生比较合理;49岁战死西夏,那么是在1024年到1039年,与杨文广1043年恩荫为官的年代比较接近。包拯生于999年,卒于1062年,按《三侠五义》的描述: 包公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上下,气宇轩昂,令人可爱,因此立起身来,执手当胸,道:“尊兄请了。能不弃嫌,何不请过来彼此一叙?”......包公与那人分宾主坐了,便问:“尊兄贵姓?”那人答道:“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飞。” 展昭与包拯称兄道弟,两人年纪相仿,展昭应于1000年上下出生。也就是说,杨宗保和展昭在时间上是有交集的,杨宗保比展昭年长不会超过30岁。包拯于1043年知开封府,与杨文广以父荫为官同年,展昭的年龄应当届于杨宗保和杨文广之间,或与杨家父子二人都有交往?
(*^__^*) 嘻嘻……想起《碧血青天杨家将》,这三个人物确实是一起出现的,貌似也仅此一次!
NO.5 遭遇相近
想了很久,决定用“遭遇”这个词。宋朝一向是重文轻武的,作为武将、武官的杨宗保和展昭的待遇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陈桥兵变”宋太祖黄袍加身,自然不会希望这东西在披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杯酒释兵权”玩得可谓暧昧,粉色陷阱,还稍微有些温情。之后禁军刺面,打压兵士地位,大开科举、恩荫之门,将权力集于中央,以文制武,就冷冰冰得多了。另一方面,中国历史长期形成的“奸臣模式”又将皇帝视为完美圣君,错都是奸臣的错,混淆圣听,一旦奸臣被除,自然升平,秦桧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宋高宗才更加有资格跪在岳飞墓前的。于是可怜了我们这群看客,看着杨家被冤枉,看着包大人被苛责,祈祷着那些个“明君”及早觉悟,然后皆大欢喜...不论是无佞楼旁长大的杨宗保,还是被江湖人不齿的“朝廷鹰犬”展护卫,都逃不过这命运安排!
展昭,是随着包青天而起的人物。包拯青天大老爷的美名及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尽管包老知开封府不过一年半,尽管包老负责的应多为行政方面的事务...欧阳修称其“ 天姿峭直, 然紊少学问, 朝廷事体, 或有不思”,包拯确实为清官,但其政绩在当时并不是十分突出。包青天办案的故事多为传言,那么作为包大人“跟班”的展护卫,存在or虚构,确实是个问题!然而南侠的名号在武术中流传了下来:甘凤池拳法“双插子”,其套路又名为“南侠展昭”,“阳湖拳”原名“常州南拳”,亦相传为南侠始创。当然,作为“帝王将相谱”的史书没有包拯副手的文字记载貌似是理所当然的。展大人的存在与否,确实是个难题!
NO.4 时代相近
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的如果,杨宗保和展昭都是存在的,他们有可能碰面不?
那么先假设他们存在吧!
杨延昭生于958年,卒于1014年,杨宗保作为其子,应该在975年到1014年之间出生,跨度大了点?OK,缩小一点范围,杨延昭死时,已“录其三子”为官,杨宗保在975至990之间出生比较合理;49岁战死西夏,那么是在1024年到1039年,与杨文广1043年恩荫为官的年代比较接近。包拯生于999年,卒于1062年,按《三侠五义》的描述: 包公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上下,气宇轩昂,令人可爱,因此立起身来,执手当胸,道:“尊兄请了。能不弃嫌,何不请过来彼此一叙?”......包公与那人分宾主坐了,便问:“尊兄贵姓?”那人答道:“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飞。” 展昭与包拯称兄道弟,两人年纪相仿,展昭应于1000年上下出生。也就是说,杨宗保和展昭在时间上是有交集的,杨宗保比展昭年长不会超过30岁。包拯于1043年知开封府,与杨文广以父荫为官同年,展昭的年龄应当届于杨宗保和杨文广之间,或与杨家父子二人都有交往?
(*^__^*) 嘻嘻……想起《碧血青天杨家将》,这三个人物确实是一起出现的,貌似也仅此一次!
NO.5 遭遇相近
想了很久,决定用“遭遇”这个词。宋朝一向是重文轻武的,作为武将、武官的杨宗保和展昭的待遇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陈桥兵变”宋太祖黄袍加身,自然不会希望这东西在披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杯酒释兵权”玩得可谓暧昧,粉色陷阱,还稍微有些温情。之后禁军刺面,打压兵士地位,大开科举、恩荫之门,将权力集于中央,以文制武,就冷冰冰得多了。另一方面,中国历史长期形成的“奸臣模式”又将皇帝视为完美圣君,错都是奸臣的错,混淆圣听,一旦奸臣被除,自然升平,秦桧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宋高宗才更加有资格跪在岳飞墓前的。于是可怜了我们这群看客,看着杨家被冤枉,看着包大人被苛责,祈祷着那些个“明君”及早觉悟,然后皆大欢喜...不论是无佞楼旁长大的杨宗保,还是被江湖人不齿的“朝廷鹰犬”展护卫,都逃不过这命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