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 梵高 -- 渴望生活
梵高,这个名字对与我们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美术或者博物馆里轻易就能见到他价值连城的画作以及标注在旁边的“点画法”,但作为 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就像读一篇文章一样,如若我们未曾了解它背后的故事,那么这洋洋洒洒的文字也终究逃离不过索然无味的宿命。
到底应不应该用“可怜”这个词来形容梵高的一生,他的创作是那样的令人动容,他就像一颗永远也长不到尽头的桦树,从未自甘平凡。除了那个“为了爱你,不惜以死抗争”的玛高特和他亲爱的弟弟提奥,从未有人真正的爱国甚至走进他的内心。她单纯而又纯净的心灵不得不一次次的面对这世界的悲哀和世俗的偏见。女人们对他只有无穷无尽的“不,决不,决不”,这或许会是他个人心灵的痛苦,但绝不会是他改变自己灵魂向这个世界妥协的毒药。只要有画笔、颜料、不同的风景,他就会一直一直的走下去,遵从内心的声音。是的,是的,孤独的他渴望爱情,渴望有人能陪伴在他身旁真正的理解他,渴望拥有一个家庭甚至是几个可爱的孩子,但上帝夺走了这本该属于普通人的一切,只为让他的心灵永远饱受煎熬,永远无法安宁,只有这样,他的眼睛才能穿过贫乏肉体的束缚用整个灵魂去体味世间的一切。
艺术家当然都是疯癫的,他们永远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注定不会有人理解,他们的灵魂因为孤独而独特,疯癫而纯净,高尚这个词也许并不适合他们,世俗的一切何谈庸俗,艺术的殿堂又何来高尚。
一个人是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在最好的年华发现自己的梦想,亦或是发现自己的宿命,在最简单的物质条件下拼命的绽放、绽放、绽放,不为了任何人,只是孤独的绽放。然后再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死去,像一块尘土一样融入大地。
我从未理解后印象派、印象派这类名词的含义,只是知道透过梵高看似简单的画笔,折射出的是他全部的心灵世界。《麦田上的乌鸦》所留存的绝望、彷徨,乌鸦裹挟着狂热、不安,米兔小径的宽阔、幽远,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我仿佛感到自己手中亦有一只画笔,一把手枪,画笔对着画布,手枪对着画笔。
亦如书名《渴望生活》,梵高是在渴望生活,克里斯汀与他一同营造的家是他这辈子都梦寐以求的安宁,有人照料,有人倾诉,不再孤独的日子是多么令人魂牵梦萦。但是一如人们理解不了艺术家,认为他们生来就像是精神病时常发狂而又歇斯底里一般,画家与风尘女子走的总归不是一条路。而玛高特的死终将是他一生的痛。我们认为高贵的人儿们啊,他们受着道德、宗教和家庭的束缚,对他人至真至纯的爱情表现出的厌恶、不理解,甚至抗拒的理由都是那么的令人发笑。不幸中的万幸,牧师的生涯和家族的背景并没有束缚住梵高的脚步,他终将注定在暗无天日的玻璃那日坚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不得不感谢亲爱的提奥,没有他坚定地支持就没有梵高的一切。他也许不能理解梵高偏执而又狂热的感情,不是能给予他绘画上的帮助,但是他每月的法郎是梵高干枯肉体的唯一支柱,他理解他,无条件的支持他,并且义无反顾的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