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血液中流淌孤独的家族200年的兴起与灭亡
再说一下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家族从兴起到灭亡大约两百年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感觉这个小镇处于19到20世纪,比较与世隔绝。镇上的许多人一辈子生活在镇上,有少数人走出去,又引进来,引进来了香蕉公司,火车,差点还有飞机,所以我推测这个小镇应该是存在于19到20世纪,到家族最后一个人死亡约有200年历史。基本勾画了家族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故事,有种上帝视角的感觉,但不知道为什么书中的人物给我一种没有灵魂的感觉。里面的人名挺长又挺相似的,我也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就靠剧情前后联系和名字的关键字来推测文章大概说的是谁。里面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有香蕉公司的工人罢工,他们聚集在广场,然后被扫射,一批批倒下,死了三千多人,像当初放香蕉一样,死人被一叠叠放进火车里,然后被倒进海里。
他们家族的一个人也参加了罢工,只不过幸运的是他从火车的死人堆里醒了过来,然后跳车逃回了家。但是官方通报的结果是罢工事件和平解决,工人们都各自回到了家中。甚至没人相信广场上发生过大屠杀,毕竟知道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其他人也更不可能说什么了。这提醒人们独立的思考的重要性,自己分析,不要那么容易被煽动,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全相信,要有质疑的精神。芸芸众生,除了你自己和家人,没谁会那么在乎你的命。
书中另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人叫乌尔苏拉,在家族中属于老祖宗级别的人物了,活了120多岁吧,看着她结婚从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少妇到生育为家庭操劳,再到垂垂暮年。也仿佛是许多女人一辈子的缩影,只不过她们大多活不了那么久。有人说人一生可以活两次,一次是在现实生活中,另一次是在梦里。我觉得人活着除了在前两次,还可以活在代入里一次,在看故事时有时会把自己代入进去,或是一个旁观者,或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过段时间便把自己抽离出来,有时有时会留下一些有意义的沉淀,有时什么也没留下,只是一时短暂的情绪,风过无痕。
再说说这本书的名字叫《百年孤独》 ,书中确实有关于孤独的,但大概我浅薄,其实没太领略到其中的意味。家族中一些人独自老去,他不愿向外诉说,也没人去试图了解,他只默默地“且造且毁,且毁且造”。他让自己看起来忙忙碌碌,精神却是孤独的。所谓“百年孤独”可能说的就是孤独的基因在这个家族传承,无人可以幸免。孤独每个人都会有,有人选择去感受孤独,有人试图去掩盖孤独。
我挺佩服那些写故事写得好的人,有那么跳跃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天马行空,又能用精确的文字表达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能让读者有所收获,真的好厉害!
这本书还可以看看,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里面一些故事也比较有奇幻色彩, 但是大体又给我一种平淡的感觉。大概就像人生吧,平凡中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