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三次冬至节,每一次都隐藏大量信息
2023-04-26红楼梦 来源:百合文库
《红楼梦》对传统节日饮食文化风俗的描写,非常之多,俨然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该书第一回写香菱的悲苦命运,便和元宵佳节紧密相连:天上月圆之夜,人间骨肉分离。
关于元宵节,书中描写最多。第十七、十八回写元妃省亲,是在元宵节;第五十三、五十四回写贾府开夜宴,同样是在元宵节。
端午节,在该书第二十四和第三十一回也有描写: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第七十五、七十六回写中秋节,最是伤悲。贾母的听笛声而落泪;黛玉的一句“冷月葬花魂”,都让这个中秋佳节蒙上了浓浓的悲凉之雾。
节近冬至,自然便想到冬至节,这个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延续至今,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红楼梦里,是否也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呢?
其实,关于冬至,在该书中,或明或暗提及的仅有三处。
一、暗藏玄机的冬至节
该书第十一回写秦可卿病重时,有一句“这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明确提到冬至节日;但是乍看上去,亦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时间节点的交代。
这种过场文字,若粗心读过,再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在索隐派红学家看来,背后却暗藏巨大玄机,且看他们的考证推断:
明末至整个大清王朝,冬至在十一月三十日的,只有三次,一次是崇祯四年(1631年),一次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再一次就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
嘉庆十八年,《红楼梦》刻板印刷已有20多个年头了,这个时间当然不可能。所以有人认为秦可卿是影射崇祯皇帝的,这个冬至应指崇祯十五年;因为两年后崇祯就上吊自杀了,正与秦可卿上吊自杀的结局如出一辙。
最后,他们进一步得出结论说,《红楼梦》是以南明王朝为创作背景,作者把国之大事,幻化为家之琐事,以家喻国,借此悼明骂清。
这就是《红楼梦》中“冬至日”暗藏的巨大秘密。
看别人的这番考证索隐,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纯属胡说八道。都这么写小说和读小说,像捉迷藏一般,该多累啊;也不是欣赏和研究红楼梦的正确态度。
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这一派的考证文字,不是说他们的推论考证多么有道理;而是因为看他们的考证文字,仿佛是在看包拯狄仁杰断案一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般脑洞大开,还能自圆其说,着实有趣。
二、藏在诗句里的冬至节
该书第五十回写芦雪庵即景联句时,李绮李纹联的两句是: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其实这两句诗都是在暗写冬至节。前一句写的是古代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的特有方法:
在用布幔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具体操作过程在《后汉书·律历志》里有详细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
该书第一回写香菱的悲苦命运,便和元宵佳节紧密相连:天上月圆之夜,人间骨肉分离。
关于元宵节,书中描写最多。第十七、十八回写元妃省亲,是在元宵节;第五十三、五十四回写贾府开夜宴,同样是在元宵节。
端午节,在该书第二十四和第三十一回也有描写: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第七十五、七十六回写中秋节,最是伤悲。贾母的听笛声而落泪;黛玉的一句“冷月葬花魂”,都让这个中秋佳节蒙上了浓浓的悲凉之雾。
节近冬至,自然便想到冬至节,这个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延续至今,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红楼梦里,是否也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呢?
其实,关于冬至,在该书中,或明或暗提及的仅有三处。
一、暗藏玄机的冬至节
该书第十一回写秦可卿病重时,有一句“这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明确提到冬至节日;但是乍看上去,亦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时间节点的交代。
这种过场文字,若粗心读过,再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在索隐派红学家看来,背后却暗藏巨大玄机,且看他们的考证推断:
明末至整个大清王朝,冬至在十一月三十日的,只有三次,一次是崇祯四年(1631年),一次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再一次就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
嘉庆十八年,《红楼梦》刻板印刷已有20多个年头了,这个时间当然不可能。所以有人认为秦可卿是影射崇祯皇帝的,这个冬至应指崇祯十五年;因为两年后崇祯就上吊自杀了,正与秦可卿上吊自杀的结局如出一辙。
最后,他们进一步得出结论说,《红楼梦》是以南明王朝为创作背景,作者把国之大事,幻化为家之琐事,以家喻国,借此悼明骂清。
这就是《红楼梦》中“冬至日”暗藏的巨大秘密。
看别人的这番考证索隐,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纯属胡说八道。都这么写小说和读小说,像捉迷藏一般,该多累啊;也不是欣赏和研究红楼梦的正确态度。
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这一派的考证文字,不是说他们的推论考证多么有道理;而是因为看他们的考证文字,仿佛是在看包拯狄仁杰断案一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般脑洞大开,还能自圆其说,着实有趣。
二、藏在诗句里的冬至节
该书第五十回写芦雪庵即景联句时,李绮李纹联的两句是: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其实这两句诗都是在暗写冬至节。前一句写的是古代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的特有方法:
在用布幔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具体操作过程在《后汉书·律历志》里有详细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