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阶梯岛系列的过分解读(3)
由于第一人称视角的关系,《群青》呈现出来的画面都是破碎而零散的,不知开端,也未知结果,却昙花一现,十分惊艳。回过头来才发现这些破碎零散的画面被穿针引线,不自觉的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我就美其名为“3D打印”吧(笑)。说实话碰到这种情况,我读第一遍的时候,被河野裕的浪漫主义、跳脱思维、各种不可思议的描写和表述搞得晕头转向,压根没心思去欣赏他精心埋下的线索和情感。在这个时候,解决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再读一遍,再读一遍就知道眼前正在搭建的情节和要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这个故事的开端。读《群青》,我读出了些许《春物》味道,七草不把对真边的感情视为“恋”,我擅自将它定义为“憧憬”;真边贯彻她的理想主义,很正确,很率直,宛若那朵坚强而美丽的雪中之花。
然而七草绝不是八幡,真边也绝不是雪乃,原因则在于阶梯岛这个舞台。或许岛外正上演着《春物》一样的戏剧,但河野裕却巧妙地选择了走另一条路,他把被抛弃的人格定格在了阶梯岛,这本是死物,什么时候写活了,故事也就完了。
请自行忽略本段。(其实写到这里,结尾本应最为妥当的,但终究还是忍不住,妄想是会上瘾的。真边你有一个陪你任性陪你疯帮你收拾残局的青梅竹马,某一天他认为要舍弃自己的悲观才能守护住你。然而你的任性却容不得这种事情发生,冥冥之中你又找到了原来的他。于是,我扬言这个物语,七草和真边确实舍弃了自己,但他们要找寻的,是彼此才对。)
以上便是我对一卷《群青》的过分解读。
二卷《即使那是片虚假的洁白》在读《洁白》的一段时间里心情是比较复杂的,该说是迁怒还是恨铁不成钢呢?二卷的感想仍然是过分解读。
本来这次想谈的主题是格局,但是不说一说叙述视角我难以忘怀,这是让我一度停止往下阅读的重要原因(嘛,虽然最后不但好好读完还重温了一遍)。
河野裕的妥协
读《群青》的时候,就我而言观感是极好的,因为整卷的描写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的。作为悬疑类的小说,阶梯岛系列实在不适合无焦点叙述的第三人称视角。
第三人称视角很好理解,过分一点就可以将它当做上帝视角,叙述的视点可以漂移,对整部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思想进行展开和挖掘可以说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但缺点也相对明显,第三人称由于太过客观,容易剥夺读者对作品探索和遐想的空间,甚至会给读者一种刻意而为之的局外感。
而内在式的第一人称限制性很强,我们能读到的仅仅是主角的视角,无法知晓他并未目睹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种局限性,故事的叙述沾满了主观性。同时由于焦点的聚集,模糊了周边的事物,我们能更容易揣摩人物的心理描写,更容易产生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