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与求真
我本想把题目写作为“求知还是求真”,结果发现很矛盾,求知求真本无联系,一个代表着对事物的探索,一个则是探究,一个不见得刨根问底,一个定要弄清真相,我们大都有求知欲,可不见得都有求真的欲望,求知也许更简单一些,求真往往需要巨大的兴趣支撑,还要有足够的精力才能完成。
我总想第一时间了解或见识许多故事的发展与结局,却发现做不到,因为精力有限,几乎很难见证奇迹发生,就算懊恼也于事无补,只好期待着,遇到机会的时候,尽量铺陈有限的时间,哪怕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充分的接触尝试,以此来获得满足。
可人总是想要究其根本,或在过程中发现更有价值的产物,我就是如此,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根源,然而想多了也乱了,最后搞的一团糟,可我还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哪怕一条路走到黑,也要验证思考的对错,因为我始终相信,没有平白胡扯的观点,只有找不出的依据。
但不是找不出,只是没仔细找。“找”这个东西太有意思了,不知阁下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即百思不得其解时,得到确凿答案后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禁让人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我喜欢探索更爱探究,有时只怪不懂的太多,知道的太少,而发现奥妙的准则,就是不懂就问问了再问,幼时外祖父总爱夸我“十万个为什么”,源于本人喜欢提问这一点,而那些大人也有被问到无语凝噎的时候,不是不好意思,而是真的不懂。
姥爷是插队知青,他上山下乡教书育人,后来又做人民公仆,我佩服他读书多见识广,小时候就爱赖在他们家,听他给我讲故事,后来我慢慢长大,也喜欢跟他讨论书中的黄金屋,他循循善诱教导我怎样思考,使我意识到“求知是本能,求真是求生”的深刻道理,因为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求知,更离不开对真理的思考。
我希望自己不要只看到表面,而应该把目光放长远,利用发散的思维模式,从本质到现象,透析事物的根本意义,也有通过反思认识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想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思想过程,对于发生了什么,不要以偏概全或随波逐流,要以社会的价值考量为基础,从而得出恰当的结论。
当然更要敢于说真话,因为求真是为了证假,它们永远有水火不容的矛盾,在求知的同时,要充分意识事物的两面,有真就有假,我们要善于去伪存真,假的保留意见,真的继续探索,有可能发现真的假,也有可能发现假的真。
我不喜欢故弄玄虚的老先生,也不喜欢自我怀疑的小青年,前者自恃清高难免矫枉过正,后者深感自卑常会畏首畏尾,有求知欲的人应该心怀坦荡,既不站在制高点也不抬头仰视,以平行的目光正视前方,扫清错误认识,发现根源起点,着手眼前远眺未来,不以自身为出发点,也不以现有结论为终点,学以致用,保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