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民国历史【赵范玄川北兵变】
赵承孝,字范玄,系四川南充人。清末举进士,维新变法入新式学堂,留日军校时期与孙中山结识,遂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在宋教仁南北调和遭人暗算后,失望于民国未来,于是回乡耕作,半农半商。
当时军阀割据,沈颂佣兵四川。为了维护川军的统治,这位老帅在重庆及成都地区设立了武备学堂,因此非常需要新式人才。沈颂的幕僚曾有庆的推荐下,经历丰富的赵承孝成为了成都武备学校的年轻主任。
沈卓川,自鸿竹,据说他出生时,沈颂在长江边猎了一只奇大的大雁,一高兴他就给自己的独生子起了这个万字。
他是沈颂的公子爷,身上多少有纨绔子弟的毛病。和赵相遇,就是因为沈卓川把重庆武备学堂的老师活生生气走了。沈颂忙于事务无从管教,只好把赵承孝从成都校区调过来镇压这位祖宗。那一年,沈卓川十五岁,赵承孝二十八岁。
在这之前,沈卓川算是从未见过这么严肃稳重的男人。娇生惯养,玩世不恭的公子哥难免要跟作风优良的军人针锋相对,再说赵承孝对待他不但不留情甚至更加严格。也因为性格上的互补,他们的关系竟变得很牢靠。以至于后来,川军御滇,沈卓川都对外宣称——沈鸿竹就是赵范玄,赵范玄就是沈鸿竹。
民国是乱世,乱世里莽夫当道。枪杆子和钱袋子成了男人们的追求。赵承孝也差不多,革命不成就算了,可他不甘心只当个教员。那时川西很乱,有一伙汉人和藏人组成的土匪不愿意被川军收编。于是赵承孝借着少帅老师这个跳板,为沈颂出征剿匪。
他本人彪悍,也深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带着几千人在川西大山里奔袭,愣是顺利剿灭了川西土匪大部分精锐。为了收编残部,赵承孝最终归于川西帐下。
那时川军里的主力是沈颂早期一起过来的老功臣,均是绿林大学毕业的。他们劳苦功高,多少有些看不起“学院派”。赵承孝所属的川西,是明确划给了沈颂的老兄弟薛严武。赵承孝在川西驻扎,不但要面对上司有意无意的刁难,还要解决自己所收编部队的浓烈匪气问题。这也正为后来他的叛变留下了伏笔,您且往下看。
赵承孝剿匪,我们的少帅沈卓川也没闲着。沈颂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了解日本军校的厉害。于是在沈卓川十八岁生日之后,沈颂把他送去留学了。后世学者还有一种说法,是沈卓川闹着要跟赵承孝去川西剿匪,被老帅阻止后强行送走。
临走前,给赵承孝送了一本诗集——《鸿竹诗集》,是他从遇见赵承孝的十五岁就开始写了的。具体写了些什么笔者不在此列举,这位少帅的文学功底的确不咋地。反正就是一般纨绔子弟会写的那些风花雪月,是这少帅本人对赵承孝的表白。
他一回来,赵承孝就让人把那诗集还给他了。看是肯定看了,但赵承孝态度很明显。
沈卓川:范玄范玄我喜欢你。
赵承孝:不要说这种不像话的话。
民国是乱,乱得让人不愿意轻易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好在沈卓川是在日本好好学习了的,一有机会就表现自己让赵承孝不再把他当小孩。西南边滇系军阀唐继尧进犯,他同赵承孝并肩作战并且很好地证明了自己。可是赵承孝不关心,他只想要地盘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