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
事情得从52年开始说起,那时候李出生了,平平常常的一天,却是个不平常的年代,他的一生也是太过于平平无奇了,但仔细回想之时,这段岁月,却又如此的不平凡。只是这段不平凡,一直等待着一个人去诉说,或许不是诉说吧,是在等待一次云开日明吧。
昆明的气候是出了名的好,这儿的人们谈及到昆明的天气总是无比的自豪。
李的童年就在滇池边渡过了,或许会有很多人不解,高原竟会有如此可爱的鱼米之乡,出门就可泛舟而行,水是清澈见底,如果那时他们知道威尼斯的话也不会有一点羡慕。
李每天都会去上学,带着笑脸,每天都是一蹦一跳的,走在田野边,有时候总是会被河里的石头鱼给吸引住了,就会发愣般的看着这些小鱼在水中游,他幻想自己就是那条小鱼,游着游着就到滇池了。那时候可没有什么超级英雄,李心目中“超级英雄”就是这些小鱼小虾。而他的“女神”则正在滇池上静静的沉睡着。
每次早上要做早操,李总是一个人呆呆的站在后排,一动也不动,人们都很诧异他为什么像个木头一样一动不动,不过这些都是无所谓了,那时候重要的事身旁这些惬意的景色和肆意妄为的童年,那时候上学也基本没什么用,只要你稍微长大了点,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就行了,因为这个时代,高喊着建设,而李所处的那个环境又是如此的醉人,人们感受不到压抑,只是偶尔肚子会饿,所以人们的思想不会去喷薄而出。有高原明珠在旁,我甚至连阳光都不奢求了。
李的爷爷是个开茶馆的,那时候的事,李记不得多少了。而李的爸爸是个书生,写得一手好字,谈吐与行为之间,与这个时代总是有点不*******也请他去做官,可是被他一口回绝了,在李的心目中,他的父亲总是带有些许的神秘色彩,他或许不明白文化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改变,但他的父亲应该明白。他的父辈们也有好几块地,所以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算不上穷人,李家在当时那个地方也是一个不小的家族。
李还有一个亲哥哥,有可能是年龄上的差距吧,平时很少在一起胡闹,不过两人的性格倒是挺相像的。
李上到小学毕业之后就没有再上学了,他从那时开始帮助家里面做一些农活,干着许多不属于他这个年龄该承受的体力劳动,不过他内心深处还算快乐吧,他至少可以在劳累的一天之后,去滇池边转转,去捉捉小鱼。
日子虽然在往后过,不过生活却越来越艰苦了,人们的肚子越来越难填饱了,这时候国家的公社化运动也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人们开始大炼钢铁,家里的所有炊具,锅碗瓢盆只要带点铁的都拿去练钢了。大家都要一起去吃饭了,人手一本红宝。吃饭前念一遍,做什么重大决定前也要念一遍,只能栽一百斤的田地,能栽一千斤,一万斤。
人民公社运动开展的最热烈的那一段时间,李的爸爸,在家里又哭又闹,李在门缝里听着,只听见里面一直传来三个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而随即而来的就是几声低声的抽泣,在李的妈妈的不断劝说下,终于安静了下来。在运动的第一天,李坐在了滇池边的小土堆上一言不发,他认为那些当官的大人们是些笨蛋,为什么挨饿了还这么高兴,同时他又认为当官的那些人都是胆小鬼,他们不敢承认自己越来越饿了。当自己越想越心烦的时候,他终于决定不想了,这些都是大人之间无聊的事。他还是看看滇池里一朵朵美丽的海菜花比较开心了。就这样李发着呆,发着,发着,突然旁边传来草动声,李以为自己睡着了在做梦,结果他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从草丛里窜出来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