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君有疾否|你眸中有山川河流,胜过我行经路过的一切不朽
完了 看完我想叫人宝贝啊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故事太美好了(╯‵□′)╯︵┻━┻
好吧 吃了人的安利 我是真的入坑了。很久没看文了,出去集训的时候被同房的妹子疯狂安利…==开始是迫于无奈越看越好看就哈哈哈哈哈
话说我怀疑山上那两师傅有猫腻哈 葬在一起了 不过作者自己说过只有楚苏和秦杜两对cp ,别的都是社会主义兄弟情???
昂??
秦昭杜越感觉跟作者捡来的孩子一样哈哈哈哈哈哈出场都少的可怜,在番外了才有结局。其实我觉得这部小说唯一的不足就是,很多感情的拐点描写不够细腻。比如说,杜越听到秦昭的表白之后怎么想的,秦昭是怎么挣扎地主动的;苏世誉在楚谋反后的观念改变最终支持楚,其实这一点作者用“关在祠堂里好几天”来交代我认为是不够完整的。(也许是限于篇幅吧哈哈哈哈)不过整体来说大大的文超棒,文笔真的超好啊啊,诗词化用地灵活自如,莲啊莲,那个文学梗我铭刻在心(๑• . •๑)
看完在想,为什么苏世誉帮楚明允不帮苏决呢?仅仅因为爱吗?苏决是苏世誉叔父,是苏世誉儿时被父亲鞭打的时候救下他的人。这样的亲情,这样的血浓于水,为什么苏世誉在发现他心怀不轨有意谋反后还是秉公处理冷血无私,哪怕株连九族都一点不包庇,看着自己的亲叔父死在面前却毫无所动?他真的没有一点点的恻隐之心吗?哪怕作者无数次交代了苏世誉从小不会爱上任何东西,我也不相信他对他叔父的死是毫无感觉的,只是他善于隐藏,对于他来说,先有国再有家,先有忠,后有孝。所以哪怕大夏在软弱无能的李延贞手上分崩离析,暗潮涌动,他也还是选择效忠于皇家,尽自己所能辅佐皇家,没有半分的不忠。他的无欲无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小培养的,他的忠也不是愚忠,而是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克己复礼,忠心正直。那这样的他为什么会在楚明允面前做出改变呢?楚明允曾问过他,究竟效忠的是这天下,还是李氏的皇权?
这个问题问的真的太好了,问到了苏世誉的痛处,所以他把自己关在祠堂里,几天不吃不喝不见人,思考他苏家四代究竟效忠的是李氏还是整个天下呢?当然,我觉得如果不是楚明允对他说这句话,苏世誉一定不会去考虑。他也许就会像于谦一般,危难时力挽狂澜;文天祥一般,受俘宁死不屈,亦或战死沙场,精忠报国。但那一切的前提是,是楚明允。楚明允可以给百姓一个海清河晏的江山,他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但你要让他抛弃从小就形成的价值观和处事态度,对他而言还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在祠堂里待了那么多天,最终终于想通了,支持楚明允,他效忠的,是江山 是黎明百姓。可能祠堂的这么多天还有对苏家四代忠魂的羞愧内疚吧。
说了苏世誉再来说说楚明允。楚明允其实很可怜,在没有遇见苏世誉的前几十年里他都要被关于阿姐的噩梦困扰。恨自己无能为力、后悔、思念、心痛、厌恶、仇恨,全部只是他一个人承担,他步步为营,勉强维持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选择了最苦的路。哪怕他杀伐果断,残忍阴毒,我都还是会心疼那个在外敌屠城之时无力保护阿姐眼睁睁看着她被挂上城墙示众的少年,那个数十年如一日被噩梦缠绕的少年。这一点上苏世誉和楚明允很像,都是童年有过创伤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不再相信别人,步步为营是一种常态。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人能相爱,真的很不容易。关于楚明允其实还有一个很令我感动的点,就是楚明允下山的时候他的师弟秦昭也主动跟了下来赶都赶不走,这是真的兄弟情,秦昭说:师哥,师傅说你选择了最苦的路。他没有说的是,这最苦的路,我愿意陪你一起走,作为你的师弟,我不忍心看你一人孤独踽踽,能帮到你多少就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