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堂】再回首
*胡说八道*
*勿上升*
九良对未来没有太多想像,因为年轻,因为没时间,因为前途真的未知。
日子怎么也得过,好是过,不好也是过,与他人无关。今天不好,明天也许更糟。萍水相逢,认识与熟悉新人没有必要,不如努力做好自己来的实在,这是为了兴趣也是为了没什么可为。
直到遇到先生,郭老师在舞台上指着自己说: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回头点指孟鹤堂:那个他和孟鹤堂是一对。像是盖了章的官方认定,也在心里立了个方向,自此以后,就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奔头-工作上的搭档。
这一搭,就是风雨同舟。
2011年,反七口。九良还在熟悉的阶段,表演非常认真,浑身有点儿较劲,无处安放的双手,有个控制不住的小动作是爱挠头。先生从来不提,看着九良拍九良,看他挠头就拉手。这时下面还没有什么掌声和笑声。每一场都像是汇报演出。
2012年,九良有了名字。尽快熟悉了一年的舞台比较轻松。
2月22日,诗词会,也开始模仿对先生上手,试着短暂的放飞,表情包有了后来的轮廓。
3月22日,金兰谱,左伯桃问羊角哀,你愿意么?回答的干崩利落脆的几个我愿意台词之外也确实发自内心。
-是的,为你,为成长,千千万万,我愿意。
2013年,铃铛谱,先生又演上手,自己一个神掌直接把他推到了上场门。先生回来捂着胸口,嘶嘶缓了很久,最后自己找补说我原谅你了。还在台上,只是笑只能笑。
4月糊顶棚见雏形,喊到“大爷啊”,下面有一个应和的观众,先生仰着双下巴颤笑很久。嘴上嫌弃,心里有点儿好笑。
5月19日绕口令,两个人像孩子一样握手拉手是给彼此的鼓励和安心。
6月26日铃铛谱,学先生同步挽袖子,可先生的动作太快,跟节奏不太容易,总是下意识去找先生袖子拉了拉又放下。
8月18日卖估衣,难得穿了同色绿色大褂。之前最多的是孟黑周蓝。之后是孟橙周黑。
9月10日灯谜,灯谜姥姥和灯谜姥爷横空出江湖,推不开的是先生反复凑过来的脸。
10月反七口,九字科的薅头发还是要展示一下,从上场门把先生扽回来,顺便轻轻薅几次头发,台上先生温顺的样子真的忍不住多薅几次,犯欠的时候没开扇轻轻打。
11月24日学哑语,还在调试,又是把先生拉过来太近推出去太远的戏码。
12月13日金兰谱,周狗粮的称呼面世,嗯,还是酒味的。
人心熬不过岁月经年。台上辨不出真假情深。多少默契也许并不始于初。十七岁的九良,再老成也是个孩子。只三年,先生在台上从来没有停过进步的脚步。九良不走脸面,却也会心慌紧张,最初追逐的不是观众更多是场场努力认真的先生。
可先生就在那里,一袭长衫,笑的欠欠的好看。少年一番心动,泛起千万涟漪,远比书上来的百转千回。转身间,先生又是一番上手,不待回魂,又见观众,唱念做打。入戏太深,可能只有自己。
*勿上升*
九良对未来没有太多想像,因为年轻,因为没时间,因为前途真的未知。
日子怎么也得过,好是过,不好也是过,与他人无关。今天不好,明天也许更糟。萍水相逢,认识与熟悉新人没有必要,不如努力做好自己来的实在,这是为了兴趣也是为了没什么可为。
直到遇到先生,郭老师在舞台上指着自己说: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回头点指孟鹤堂:那个他和孟鹤堂是一对。像是盖了章的官方认定,也在心里立了个方向,自此以后,就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奔头-工作上的搭档。
这一搭,就是风雨同舟。
2011年,反七口。九良还在熟悉的阶段,表演非常认真,浑身有点儿较劲,无处安放的双手,有个控制不住的小动作是爱挠头。先生从来不提,看着九良拍九良,看他挠头就拉手。这时下面还没有什么掌声和笑声。每一场都像是汇报演出。
2012年,九良有了名字。尽快熟悉了一年的舞台比较轻松。
2月22日,诗词会,也开始模仿对先生上手,试着短暂的放飞,表情包有了后来的轮廓。
3月22日,金兰谱,左伯桃问羊角哀,你愿意么?回答的干崩利落脆的几个我愿意台词之外也确实发自内心。
-是的,为你,为成长,千千万万,我愿意。
2013年,铃铛谱,先生又演上手,自己一个神掌直接把他推到了上场门。先生回来捂着胸口,嘶嘶缓了很久,最后自己找补说我原谅你了。还在台上,只是笑只能笑。
4月糊顶棚见雏形,喊到“大爷啊”,下面有一个应和的观众,先生仰着双下巴颤笑很久。嘴上嫌弃,心里有点儿好笑。
5月19日绕口令,两个人像孩子一样握手拉手是给彼此的鼓励和安心。
6月26日铃铛谱,学先生同步挽袖子,可先生的动作太快,跟节奏不太容易,总是下意识去找先生袖子拉了拉又放下。
8月18日卖估衣,难得穿了同色绿色大褂。之前最多的是孟黑周蓝。之后是孟橙周黑。
9月10日灯谜,灯谜姥姥和灯谜姥爷横空出江湖,推不开的是先生反复凑过来的脸。
10月反七口,九字科的薅头发还是要展示一下,从上场门把先生扽回来,顺便轻轻薅几次头发,台上先生温顺的样子真的忍不住多薅几次,犯欠的时候没开扇轻轻打。
11月24日学哑语,还在调试,又是把先生拉过来太近推出去太远的戏码。
12月13日金兰谱,周狗粮的称呼面世,嗯,还是酒味的。
人心熬不过岁月经年。台上辨不出真假情深。多少默契也许并不始于初。十七岁的九良,再老成也是个孩子。只三年,先生在台上从来没有停过进步的脚步。九良不走脸面,却也会心慌紧张,最初追逐的不是观众更多是场场努力认真的先生。
可先生就在那里,一袭长衫,笑的欠欠的好看。少年一番心动,泛起千万涟漪,远比书上来的百转千回。转身间,先生又是一番上手,不待回魂,又见观众,唱念做打。入戏太深,可能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