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9位共获88次大奖的科幻作家,设想了你未来的样子
写在前面
✍️
“不存在”系列的第2本科幻选集《未来人不存在》
做了一年,终于上市了
假如每人插个芯片,是不是就不用考试升学了?
生育压力和催婚,克隆可以解决吗?
永生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疾病、衰老、贫富分化?
所有生而为人的艰难,在100、1000年后
会不会随着人类的进化而烟消云散?
如果你好奇自己的未来,你的后代,和后代的后代
这本书是为你准备的
01 一支窥见人类未来的万华镜
几乎所有的人类作品都在探讨这个问题:究竟何以为人?
大量的科幻作品形成了所谓“三种人”的不同说法:
机器人、外星人、克隆人
或者外星人、人造人(包括机器和生物的)、超人
这些对人之可能性的想象,体现的是科幻对人之本质的关注。
这种关注产生了令人难以忘记的成果,在成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同时,体现出科幻启发读者思考的独特魅力。
不过,对人的探讨是一个太大的话题。
无数经典,无数大师,无数传世之作早已给出了一系列“标准答案”——
《2001:太空漫游》想象了星孩,《攻壳机动队》想象了脑后插管,《人猿星球》想象了全面退化,《EVA》想象了人机同步……
除了典著,各个领域题材都在不断探讨、深化这个问题:
游戏《尼尔:机械纪元》《底特律:变人》
动漫《少女终末旅行》《来自新世界》
热门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黑镜》
……
△ 电影《2001:太空漫游》《攻壳机动队》
还有阐释的空间吗?
有必要再次解读吗?
当然。
不管是进化,进化,直到超越“人”的概念,成为新物种;
还是停滞,倒退,被其他东西取代;
加里·韦斯特福尔说得对:人注定要改变。
因此,对人之未来的探讨,永远多多益善,永远不会过时,只怕无法预料每一种可能性。
当我们难以预言演化进程,学术理论又过于艰涩,一本科幻小说合集就提供了理解这个问题的全面方法——
在融合远古和未来、兽性和理性、个体和宇宙的视角中,
万花筒般、穷举式地展现对同一事物的想象。
同时,当我们想要做一本关于“人”的科幻选集时,这个难题就转移到了我们身上:
要有足够经典的作者和篇目,
也要是从未中文出版的新鲜故事。
要有小说,
也要有议论文和访谈。
最终,我们选出了你将要看到的这些文章,
2篇趣想,3篇漫谈
9篇国外名家名作
6篇国内名家新作
在这些故事中:
人类融入集体智慧,殖民环境恶劣的行星,获取或者被别人获取记忆,和巨大的星舰融合,变成末世超能力者,死而复生或永不超生,制造别人或成为别人的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