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辈人(3)
“那如果把人类缩小到10厘米以下,以现在的资源和验算结果来看,完全可以人造一套满足100亿人口的防御与生态系统,以此来抵御陨石所带来的生态变化。并且低身高的生物在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人类在抗击危险时的存活率也就越高”一位中国基因科学家提出了人类科学的禁忌方案——也就是所谓的基因编辑。
而这导致的结果,自然是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反对。
他们举着人伦的旗号,高谈人性的价值,抨击着人类的英雄。或许在和平时期,他们的话非常的有道理,毕竟基因改变所带来的后果谁敢去承受?毕竟改变了基因的人类,还能否称之为人类?
但在现在,人类即将灭亡之际。他们的批评就似乎在用口水,剥夺着底层人类最后生存的机会。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高谈人性的科学家们,无一例外拿着诺亚方舟的船票,早已做好星际移民的先行打算。
道德与无耻,有时候就是那么的相似。
但最后,这位中国科学家依旧愿意备受唾骂、依然愿意留在地球,以自身诺亚方舟船票为赌注,以最后存活的可能性为代价,寻找人类另一条可能性。
与他同行的还有173位卓越的科学家,以及联合国政府以后备方案的目的,给予了他们研究资金和家属的移民权。
“妈妈,爸爸呢?“
“爸爸还有工作要做,等你长大以后,你一定会见到他的。”
伴随着一句稚**孩的疑问,在诺亚方舟飞向宇宙的那一天、在道德模范们歌颂梦想时、在自我满足者呼喊希望后。
这173位语言的弱者,行动的伟人们,擦拭着与亲人离别的眼泪,开始与时间赛跑。
这份永垂千古的科研项目,史称为“小人国计划”。不过对于中国人而言,更喜欢由173位科学家之一的中国医学教授李成刚,其所取的名号来歌颂。
那便是“鼠辈人”。
鼠辈人计划并非单纯的人类缩小计划,而是联系至上而下社会体系与人类发展的工程。
首先是安全问题。
因为人类缩小以后,对于自然界的抗击打能力大幅下降。再加上陨石坠落后的生态突变,
一个坚固的避难所显然是人类最好的选择。
“地雁塔”为保证人类生存与安全问题所构建地下避难所的行动代号。
考虑到人类的愚蠢与自命清高者的昏庸,科学家们初步设计在澳大利亚建立150个“地雁塔,每一个都有承载100万人口的实力。它们建于地底1000米,拥有着天然的防护层,也可防止动物的侵袭。
除此之外每一个“地雁塔”在东南西北都有四个大门,每个大门都由石墨烯材质所组成通道,在保证坚固的同时解决了易碎的问题。
而这些大门外所建的通道网络便称为“长城脉冲”,以此满足人类的物流与移动需求。
比起工程上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人脑的脑容量这个生物学问题。
脑这个器官非常有意思,并非单纯的大或者单纯的比重比,就能获得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