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2)
有时候我想证明自己人生的意义是所有人当中最有意义的意义(换句话说,别人的人生都不如我有意义),但是我总感觉不管自己发展到何种地步,总有人比我强,总有人让我觉得在他们人生意义的映照下,自己显得很渺小,我总想超越他们,但是尽管我战胜了眼前的强者,却不得不迎来更强劲的竞争对手,这让我感觉自己永远无法站在那个金字塔的塔尖,成为超越所有人意义最有意义的意义。因此我苦恼不已,人生的意义你到底藏在何处?
经过不断地反思我终于发现,自己错误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从来都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但是在当今社会当中,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想为自己的意义建立一个客观而坚实的基础,我曾不止一次听别人在我面前谈起过:你好不好要别人来说,你的那些东西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只有在客观世界中被检验为有意义的才算得上是意义。但我却不敢苟同,也许一个初入钢琴之门的菜鸟A只要能连贯地、一个音不漏地弹下一首致爱丽丝,他就会欣喜若狂,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若把他的成就和意义摆在一个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本科生B面前,对方肯定会把他批的一无是处,把他的意义看的一文不值——哥我当初学钢琴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好几首高难度的乐曲,没几年就斩获了市级、省级的多个奖项,你这种东西算得上个什么破玩意儿?如果A采纳了B的意义,A就会怀疑自己意义的根基,进而产生沮丧的情绪、在心里面贬低自己,并且把自己所谓的意义看成某种鸡毛蒜皮根本就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从此A就会失去意义,找不到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弹钢琴,不可能在这上面有多大的突破,进而放弃钢琴另投他路。
但是意义果真是用来比较和衡量的吗?或者说一个人只有经过了比较才能产生他自己人生的意义吗?我在南艺弹钢琴的时候,身边不乏幼年开始学琴苦练十几年直至考入艺术院校的同学,他们虽然本身有很好的功底和技术,但是在目睹了我二十岁起步,两年内达到肖邦练习曲程度、三年内能驾驭李斯特的绝大多数高难度作品以后,顿时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不想再弹琴了”、“自己坚持了半天到头来不过是个笑话”、“连人家黄越青一个半路出家突击两三年的都能比我们强”、“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在跟我比较的过程中,他们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意义大厦崩塌了,他们开始找不着北了。其实我以前也犯过跟他们同样的错误,我总是把自己的意义建立在比较之上,只有比赢了别人自己才有意义;我也总是不停地把自己的意义“客观化”——只有所有人都认可我的意义,换句话说仅仅当我的意义有足够的客观性,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意义,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东西必须把它给丢掉,不被认可的意义必须烂在肚子里。
抱着这种态度的我才走入了偏差当中。
现在我才发现,意义这个东西是一个很主观的玩意儿,一个人的意义只有以他自己为参照系才具备意义,一旦他力图把他自己的意义客观化,他的意义就算不上意义了,或者说他的意义一旦摆到台面上来就有可能会显得一文不值,一旦跟别人比较就有可能会落得自惭形秽的下场,进而使他怀疑自己的意义,觉得自己的人生没那么有意义。正如这二十年间的我,不断地以社会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意义,结果就造成了永远跟意义捉迷藏的局面,不断地把自己的意义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结果总被检验为不合格。那么一个人怎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呢?很简单,就是跟昨天的我、一个月前的我和一年前、几年前的我做比较:今天的我比昨天多背了十个英文单词、多弹会了一首曲子、多掌握了两个数学定理,比起去年我多发表了好几首音乐作品,对高难度音乐作品的把握更加得心应手,对音乐的理解更深了,比起十年前,现在的我更成熟了,不仅待人接物更得体,而且也越来越能够适应当下的社会了,那么我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尽管我所谓的意义在一个名校高材生、某些高智商人群的眼里有可能会显得一文不值,但那还是我的意义,因为意义的本质就是让一个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别人的意义就算再有意义,只要不能促使我的人生增加任何意义就不值得纳入我的考虑范围,任何一种想把意义客观化的尝试最终都不得不促使一个人怀疑和贬低自己的意义,与其如此,不如一个人享受自己的精彩,把意义建立在有益于自己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经过不断地反思我终于发现,自己错误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从来都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但是在当今社会当中,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想为自己的意义建立一个客观而坚实的基础,我曾不止一次听别人在我面前谈起过:你好不好要别人来说,你的那些东西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只有在客观世界中被检验为有意义的才算得上是意义。但我却不敢苟同,也许一个初入钢琴之门的菜鸟A只要能连贯地、一个音不漏地弹下一首致爱丽丝,他就会欣喜若狂,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若把他的成就和意义摆在一个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本科生B面前,对方肯定会把他批的一无是处,把他的意义看的一文不值——哥我当初学钢琴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好几首高难度的乐曲,没几年就斩获了市级、省级的多个奖项,你这种东西算得上个什么破玩意儿?如果A采纳了B的意义,A就会怀疑自己意义的根基,进而产生沮丧的情绪、在心里面贬低自己,并且把自己所谓的意义看成某种鸡毛蒜皮根本就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从此A就会失去意义,找不到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弹钢琴,不可能在这上面有多大的突破,进而放弃钢琴另投他路。
但是意义果真是用来比较和衡量的吗?或者说一个人只有经过了比较才能产生他自己人生的意义吗?我在南艺弹钢琴的时候,身边不乏幼年开始学琴苦练十几年直至考入艺术院校的同学,他们虽然本身有很好的功底和技术,但是在目睹了我二十岁起步,两年内达到肖邦练习曲程度、三年内能驾驭李斯特的绝大多数高难度作品以后,顿时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不想再弹琴了”、“自己坚持了半天到头来不过是个笑话”、“连人家黄越青一个半路出家突击两三年的都能比我们强”、“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在跟我比较的过程中,他们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意义大厦崩塌了,他们开始找不着北了。其实我以前也犯过跟他们同样的错误,我总是把自己的意义建立在比较之上,只有比赢了别人自己才有意义;我也总是不停地把自己的意义“客观化”——只有所有人都认可我的意义,换句话说仅仅当我的意义有足够的客观性,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意义,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东西必须把它给丢掉,不被认可的意义必须烂在肚子里。
抱着这种态度的我才走入了偏差当中。
现在我才发现,意义这个东西是一个很主观的玩意儿,一个人的意义只有以他自己为参照系才具备意义,一旦他力图把他自己的意义客观化,他的意义就算不上意义了,或者说他的意义一旦摆到台面上来就有可能会显得一文不值,一旦跟别人比较就有可能会落得自惭形秽的下场,进而使他怀疑自己的意义,觉得自己的人生没那么有意义。正如这二十年间的我,不断地以社会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意义,结果就造成了永远跟意义捉迷藏的局面,不断地把自己的意义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结果总被检验为不合格。那么一个人怎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呢?很简单,就是跟昨天的我、一个月前的我和一年前、几年前的我做比较:今天的我比昨天多背了十个英文单词、多弹会了一首曲子、多掌握了两个数学定理,比起去年我多发表了好几首音乐作品,对高难度音乐作品的把握更加得心应手,对音乐的理解更深了,比起十年前,现在的我更成熟了,不仅待人接物更得体,而且也越来越能够适应当下的社会了,那么我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尽管我所谓的意义在一个名校高材生、某些高智商人群的眼里有可能会显得一文不值,但那还是我的意义,因为意义的本质就是让一个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别人的意义就算再有意义,只要不能促使我的人生增加任何意义就不值得纳入我的考虑范围,任何一种想把意义客观化的尝试最终都不得不促使一个人怀疑和贬低自己的意义,与其如此,不如一个人享受自己的精彩,把意义建立在有益于自己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