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开启未来的混沌逻辑(二)——思维与触碰世界之壁的人

2023-03-24开启未来孙翟混沌逻辑 来源:百合文库
《开启未来的混沌逻辑》这是一项跨学科的混沌思维逻辑。上一篇文字很少,主要表述了,我们把思维原始意识与想法,称为基点。把使得抽象的“基点”第一次,获得了现实世界中,物理意义的质量,称谓为质点。但根据现有的“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是现有的,以后或许会有更多的研究发现吧,也许哪天质量需要按存在维度来计算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这个获得物理意义的质量,并不是创造质量。只能说是通透物理质量振动(如声音),或物理质量形态的变动(如书写的墨迹,电子设备存储,等等)——“通过物理传递描述出思想的一种形式”。
如果你读了上一篇,你会发现都是逻辑性的表述,并没有示例说明,这会让你可能觉得晦涩难懂,这正是本篇所要说明的,我们的所使用的语言与文字描述系统,很大程度上的需要依靠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只有在描述中包含了类似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例,(如实例、故事等等)我们的语言与文字描述系统,才具备准确还原形成了“质点”原始的“基点”。
事例内容越多,单个事例的信息量越丰富,还原效率越快,准确率越高。就好像,你理解了一个公式由来的背景故事,并且由此关联、理解了公式中,常量与变量的代表意义,与关系。那么,由此你所掌握的这个公式程度,会比你单纯背记这个公式的掌握程度高很多。 
如果我们所使用语言与文字描述系统,需要依靠世界中的既有实例来运行,否则我们就无法准确描述,让他人理解。 那么反向思考,我们就无法描述出这个世界疆域之外的事情、意识与思想。 由此看来,我们生存的世界是有边界的。并且边界壁垒,让我们无法透视,所以我们姑且称之为“世界之壁”。
而要着重说明的是,世界的边界——“世界之壁”,约束限制的不是某个个人,而是整个人类。 而混沌逻辑的混沌之处,就是在现实中,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是存在的。而其就像停止思考的操作符一样,以“无”这个词命名的存在。
而在人类历史上,准确的的说仅有少数的、关键人,思考并触碰到它,(如:泰勒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韦达、欧拉、库仑、道尔顿、高斯、特斯拉、爱因斯坦、等等)基于自己的基点建立认知,通过实验形成现实世界可以发生的事物,进而可以准确描述形成传递给其他人的质点,进而影响了世界,改变未知的存在。
所以,在“触碰世界之壁的人”思想中,更多的人是把“无”这种思想的壁垒看做为一种“有无限种方法的可能”的基点,但要真正把“无”中的思想与意识“基点”转换为可以描述的“质点”,那就只有更稀有和珍贵的关键人才能完成了。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弥足珍贵,所以对于人类文明进程都注定拥有超凡的意义。
(这是个思考的笔记,怎么读它,在于您。)(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