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与在“政治”的角度分析林道静人物塑造的利弊
林道静这个角色人物性格的转变是以三个男人为契机的。小说前半部分有点类似于鲁迅笔下的子君,她迎合那个时代小资产女性冲破封建束缚,和爱人同居展开新生活的“榜样”形象。可相比子君而言,她是幸运的。在如同骑士般的余永泽丰足的物质条件和小资产阶级的浪漫情怀作用下,伴随着感激的爱情发芽了。与此同时她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者卢嘉川,她开始和余永泽产生思想上的分歧,她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做余永泽眼中相夫教子的贤惠妻子。矛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但是此时的林道静在面对余永泽将自己作为附属品想法面前的忍让和退却,又体现了她的小资产阶级内质。她想的不是通过改造丈夫让自己拥有现代化的女性身份,而是选择本能地弱化矛盾和对丈夫的思想觉悟产生质疑。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接受了卢嘉川的思想教育后,林道静激发了心底的人权意识,而这份渴望彼此相对独立的意识促使了她结束“不平等”的婚姻,化“结婚自由”为“婚姻自由”。
在卢嘉川离世后出现的江华,作为一个革命理论的实践者,继续了对林道静的思想解放,共产主义理想最终确立。林道静这才克服了一切外力因素,将潜意识的冲动转化成了实践并为之奋斗。
林道静对她生命中这三个重要的男人产生的原始冲动(即爱意)在一方面体现了她在认识那个不同阶段对不同阶级崇拜。情感的变化暗示着思想的变化,女性觉醒贯穿人物塑造始末,不得不说这种构思是巧妙地。“性”元素的添加也为人物增添了人性色彩,也更吸引读者的目光。将“性”与“政治”相结合也符合着篇如传记般的小说的写作顺序。另一方面“性”的大篇幅突出,也很大程度上有“十七年文学”中对现实迎合的影子,迎合思想觉醒,阶级转变,脱离小资走向共产主义。也并不是说迎合现实不好,但是同期作品多有类似倾向,同质化总会让人有些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