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素材(3)——死后变化篇(2)
(2)尸体本身的因素:与死者的年龄、体形胖瘦和死因等有关。通常以测直肠温度(肛温)或肝表面温度代表尸体体内温度。
尸冷可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重要依据。
尸斑
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血管,并在该处皮肤呈现有色斑片,称为尸斑。由于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重力作用顺着血管流向尸体低下部位的血管网内,并使之扩张,红细胞沉积于最低部位,透过皮肤呈现出紫红色/暗红色的尸斑。
(1)沉降期尸斑:死后12小时用手指按压尸斑可以暂时褪色,切开尸斑处的皮肤,可见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约6小时内,改变尸体的位置,则可逐渐消失,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现尸斑,这种现象称为尸斑的转移。
在死亡6小时以后再再改变尸体的体位时,则原有的尸斑不再完全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又可出现尸斑,此称两侧性尸斑。光镜下,真皮和皮下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充满红细胞:大部分红细胞外形完整,并黏着成团,少数红细胞可破坏,其外形不完整。
(2)扩散期尸斑:死后12~24小时且织液渗透入血管内促进红细胞溶血,血浆渗出即为扩散期。用手指按压仅稍微褪色:改变尸体的体位后,原有尸斑不会消失、新的低下部位也不易形成尸斑:切开尸斑处皮肤,血滴缓慢流出,自组织间隙中有浅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滴出。光镜的红细胞仅残存外围的一圈脂膜。
(3)浸润期尸斑:死亡24小时以后此期尸斑完全固定,切开尸斑处皮肤,切面呈暗紫色或紫红色。光镜下,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脱落,管腔内充满均质淡染的粉红色液体。有时可见残存的红细胞轮廓及蓝染的细菌菌落。
尸斑的颜色:冻死者因尸体在寒冷情况下组织内氧耗量减少,氧合血红蛋白不易解离,故尸斑呈氧合血红蛋白的鲜红色。如***中毒死者的尸体,由于血中氰化血红蛋自形成,尸斑也可呈鲜红色。一氧化碳中毒死者的尸体,因血液中有碳氧血红蛋白,尸斑呈较特殊的樱桃红色氯酸钾和亚硝酸盐等中毒死者,因形成正铁血红蛋白,所以尸斑呈灰褐色。硝基苯中毒尸体的尸斑为蓝绿色。
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可用来大致推测死亡时间并提示某些死因。
内部器官血液坠积
人死后,内部器官的血液因自身重力而坠积于这些器官的低下部位的血管内,称为内部器官血液坠积。以下为各器官的血液坠积详情:
(1)颅脑:开颅时可见上矢状窦和横窦的后方充满血液或凝血块
(2)肺:靠脊柱的背侧肺组织
(3)胃:胃后壁和胃大弯处的黏膜下血管扩张
(4)肠:各肠曲的下垂部
尸僵
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并将关节固定的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和缓解的时间:死后1~3小时开始,4~6小时发展到全身,12~15小时达到高峰,24~48小时开始缓解,3~7天完全缓解。在尸僵的发展过程中,在死后4~6小时内,如人为地将已形成的尸僵破坏,很快又可重新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再僵直,较原尸僵为弱。在死后6~8小时以后破坏尸僵,则不易形成新的尸僵。尸僵形成顺序为:小肌群出现早、大肌群出现较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