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第七章 镜之彼端(上)

 第七章 镜之彼端(上)
“人们常说笔胜于剑,但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并不是说那些作家、文人、抑或是记者可以当真一对一地打败什么战士。
我们甚至也没有指望过那些天赋绝伦的批评家或记者们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给当权人士带来什么打击。洒下的无数墨水变成了机智的讽刺和直击要害的控诉,但它们的目标却根本不痛不痒。”
“纸上文字的真正力量在于它所表达的理念,所以它的性质也更近乎于信仰和宗教,有时向善,有时也会助恶。信仰和宗教在鲜血的狂宴中给美国的奴隶制画上了句号,但当初建立了奴隶制本身的也同样是信仰和宗教。
信仰和宗教推起的太平天国给中国的清王朝带来了致命的重创,但几千年来支撑起那些封建王朝的也同样是信仰和宗教。正是理念可怕的力量让希特勒能在日复一日的口诛笔伐之中屹立不倒,但又是国民主义思潮的兴起才将他最终推翻。”
“在微观层面,诸多小小的理念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胸怀大志的料理人满怀爱惜地给自己的砧板打磨上油,一边埋怨着不解风情的吃客。
攀岩家们每周聚在一起,然后找一坨胡乱堆积的矿物爬将上去。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每一群人,都珍视着一些流转在社会经络中的小小理念。而在实际意义上,正是这些理念将人类社会联系在了一起,从古至今,始终如此。”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旧社会的条条框框被工业化和现代化摧毁殆尽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只能挣扎着去寻找起新的纽带。
宏观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国家、政党和主义,而微观上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协会、兴趣组织、教会团体、自救会,数不胜数。再没有一统江山的宗教国家对着人们的生活颐指气使,大家只能自己寻找着新的归属。”
“但如果一个群体的理念太大,人数又太少的话,那会怎么样呢?如果雄心勃勃的理念想要重构整个社会,但却始终无法在原有的小圈子之外得到认同呢?
我认为这种东西就是所谓的邪教。无论结果如何,这些邪教时常可以看作是可能产生的未来社会的某种缩影,在另一个世界中或许也真能变成现实。”
——克莱丽丝·凡·罗萨姆的博客帖子,《关于生活、历史和灵魂的一些感言》
“眼睛是灵魂的镜子。”
——犹太谚语
相比于规规矩矩地通过走廊来说,在建筑内部砸墙横行是一种相当大胆的战法,也很少会付诸实施。
虽然在突然性和速度方面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这种做法往往会需要一名足以打破墙壁的强力结界师,还要有一名透视法师提前探出路线,并且准确判断出所要砸掉的每一堵墙是否会影响建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那么争分夺秒的状况十分少见,而大多数的此类情况也可以借助传送得到更有效率的解决。会玩这种“铲车战术”的只有暗之心和灵魂卫队,用来应付一下损失了传送者的场合。
趁着良子冲进下一个房间的当口,克莱丽丝往良子的心里灌进了这么一通理论。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瓦砾如雨点般地砸了下来,又被周身环绕的金色结界弹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