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
实际上任何一种事物只要变得被人们熟知,便会被认为是“文化”。自从马男波杰克开始,丧就已经开始流行起来。这是一个说话特别丧的家伙,而且在动画中,制作组把他的丧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被人们模仿,从此成就了丧文化。
有多少人与波杰克相似?
而波杰克的魅力在于他与生活中的我们相似。多少人觉得这就是自己生活的写照?生活只有悲剧和另一个悲剧,这样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些,我原本以为只是个没多少人在意的小团体,事实上我错了,多少人对于丧文化感同身受,时运不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抱怨,生活是多么枯燥无味,这样的感觉甚至有些与抑郁症相似。
享受一个人的孤独
丧文化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现实中的一些人对生活感到痛苦和无味,因为一遍遍被生活碾压而自暴自弃,这样的人不是小部分,而是大部分人,所以丧文化圈也不是小众群体。
丧文化很久就有了,从葛优瘫到“废柴”,在到现在多数90后显现出“佛系”的一面,都是颓废和绝望的表现。这样的心态持续一段时间后便变成了“丧”。(也可以说像葛优瘫这样的已经算是丧了)
这样的形象跟所有年代所提倡的积极、健康、向上主流精神相悖论,但却在此时此刻,恰好跟这个时代青年文化无缝切合。他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
(ノ_ _)ノ 说的不就是毒鸡汤嘛
在我这几天的搜查之下,我发现这类人都有一个特点:把自己窝在家里闷着不说或在网上宣泄情绪,因为这样身边的人就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异常情况,大多数人都不想自己这种样子被自己认识到的人看到。“抑郁症这种事情怎么说出口嘛?老丢人了!”
蛤?抑郁症?那抱歉了,您这种不算是抑郁症,并不是心情不好就是抑郁症了。
在多数丧文化圈里面,大多数人只是心情不好而已,退一万步来说顶多轻度抑郁症。像那种没心没肺昨天哭的要跳楼今天嗨到连夜蹦迪的人那连抑郁症的边儿都没靠上,还在丧圈里感慨人生,用语文老师批作文的话来讲就是——空谈!扪心自问一下,连大风大浪都没见过的人在那边夸夸其谈,你会听么?不都是当一阵耳旁风就过去了么?至于那种无病呻吟,生个小病就整天瞎琢磨,以为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的人,劝你少想一些有的没的,去医院检查一下,要没啥大事儿就别误导别人。
这些所谓的咸鱼,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加上的帽子而已。
为了稍稍感受一下丧圈是什么样子的,我特意去逛了一下,图不过是冰山一角。
也许我找的方向不对,但我感觉,评论里的人多数是无病呻吟。(或许有通过网络向大众求助的)这里我着重听了一首《白天假装开心的人在夜晚开始腐烂》,很有趣,歌词写的很到位,能够拉近我们听众之间的距离,这里的评论区就像是一个宣泄场,包含着丧文化圈里所以能看到的话。然而这样的圈子,很能够吸引青年团体的目光,让一些还未进入社会的青年在未涉足社会的前提下,提前感受到社会的黑暗,这样书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