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轻小说,天才和我(三)
作者:吴46
大家好,这是在进行年度回顾的四六酱。
2018年对我来说的确不算什么好年,但是至少是很开心的一年——这一年我加入了轻之物语书评组,在失去了很多东西后总算是得到了一**情甚好的网友还有活子先知浅月萝卜前辈。拥有了所谓“书评人”这样的称谓,说是不开心也只能是假话了吧。
但是烦恼的确也确实存在,不能轻易的无视过去——所以在新的一年除了做一个好的总结之外,更好的是警醒现在的我依旧无法松懈,还要继续努力下去。
光写作而言,我已经从失去很多东西的五月写到现在也就寥寥九万多字(有些还是无聊写的小说)。阅读量对半开的样子,还是可以说的过去的水平。但是有件事情让我觉得很好玩的就是我在b站写了一篇一般的日剧《高岭之花》吐槽竟然比我参加任何比赛的任何一篇文章阅读量还要多。虽然我知道它肯定会成为爆款,但是和知乎只有几百阅读的相比,实在让我深刻的感受了平台之间对于不同文体,不同计算方式的差距。
(想知道今年我到底写了什么的,头像点击,请。从第一篇开始读就行)
当然,因为自知水平不足,所以我也就更多的认真去写文章。因为无论是轻小说业界的故事还是我自己的经历都告诉我自己,能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唯一办法就是多看多写多跟着大佬学习。因此我也就更多的尝试多样化的风格,想从自己角度来解读自己喜欢的故事。
因此,我也就来说一说,到底怎么从“氛围适配
”的角度来看轻小说。
所谓“氛围适配
”,其实就是“什么书用什么思想去看”。在轻小说中存在很多稀奇古怪不符常理的人设和环境设定的书,如果你不愿意承认他们,那么这本小说带给你的快乐将会减少很多。要是拿轻小说方法论的说法就是开轻小说罐头的那把罐头刀,你如果不愿意拿这种方便工具而是自己硬是用牙撬开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说不准会错失很多东西。
而写书评在我看来,就是展示自己如何打开这个罐头的过程:可以拿“键政”的罐头刀来开,拿“人物”的罐头刀来开,拿“同类型相似作品”的罐头刀来开。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是有不同解读的。还有的更会直接运用“学科理论”这门大炮直接炮轰罐头工厂来打开罐头,以至于得到东西根本不像罐头也不能吃。
当然这点是内藏在
@歧路先知
的书评方法论二里的,他是用改编聊天记录进行的所以我也就做了自我的概括,要是想要查阅原文我就放在这里。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082212
轻小说书评方法论(二)
当然,拿了人家的轮子自然也要造好自己的小车,而我的小车便是:拿好自己和书评人给的工具,再去看一遍原本的小说是我们通俗的惯例。那我们拿着作者给的工具呢?拿着女主,甚至配角的工具呢?
这就要讲到后记了。我是习惯也是建议大家最后读一读后记的,后记有时候会有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判断,例如《我喜欢的妹妹不是妹妹》(虽然这是个平庸的作品但是我还是用了三篇书评表达我对她的偏爱)就讲到“本作是描述无法坦率的妹妹以及同样无法坦率的哥哥,因为某件事情而渐渐将周遭的人事物也卷进去,导致事件愈滚愈大的喜剧类故事。
大家好,这是在进行年度回顾的四六酱。
2018年对我来说的确不算什么好年,但是至少是很开心的一年——这一年我加入了轻之物语书评组,在失去了很多东西后总算是得到了一**情甚好的网友还有活子先知浅月萝卜前辈。拥有了所谓“书评人”这样的称谓,说是不开心也只能是假话了吧。
但是烦恼的确也确实存在,不能轻易的无视过去——所以在新的一年除了做一个好的总结之外,更好的是警醒现在的我依旧无法松懈,还要继续努力下去。
光写作而言,我已经从失去很多东西的五月写到现在也就寥寥九万多字(有些还是无聊写的小说)。阅读量对半开的样子,还是可以说的过去的水平。但是有件事情让我觉得很好玩的就是我在b站写了一篇一般的日剧《高岭之花》吐槽竟然比我参加任何比赛的任何一篇文章阅读量还要多。虽然我知道它肯定会成为爆款,但是和知乎只有几百阅读的相比,实在让我深刻的感受了平台之间对于不同文体,不同计算方式的差距。
(想知道今年我到底写了什么的,头像点击,请。从第一篇开始读就行)
当然,因为自知水平不足,所以我也就更多的认真去写文章。因为无论是轻小说业界的故事还是我自己的经历都告诉我自己,能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唯一办法就是多看多写多跟着大佬学习。因此我也就更多的尝试多样化的风格,想从自己角度来解读自己喜欢的故事。
因此,我也就来说一说,到底怎么从“氛围适配
”的角度来看轻小说。
所谓“氛围适配
”,其实就是“什么书用什么思想去看”。在轻小说中存在很多稀奇古怪不符常理的人设和环境设定的书,如果你不愿意承认他们,那么这本小说带给你的快乐将会减少很多。要是拿轻小说方法论的说法就是开轻小说罐头的那把罐头刀,你如果不愿意拿这种方便工具而是自己硬是用牙撬开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说不准会错失很多东西。
而写书评在我看来,就是展示自己如何打开这个罐头的过程:可以拿“键政”的罐头刀来开,拿“人物”的罐头刀来开,拿“同类型相似作品”的罐头刀来开。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是有不同解读的。还有的更会直接运用“学科理论”这门大炮直接炮轰罐头工厂来打开罐头,以至于得到东西根本不像罐头也不能吃。
当然这点是内藏在
@歧路先知
的书评方法论二里的,他是用改编聊天记录进行的所以我也就做了自我的概括,要是想要查阅原文我就放在这里。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082212
轻小说书评方法论(二)
当然,拿了人家的轮子自然也要造好自己的小车,而我的小车便是:拿好自己和书评人给的工具,再去看一遍原本的小说是我们通俗的惯例。那我们拿着作者给的工具呢?拿着女主,甚至配角的工具呢?
这就要讲到后记了。我是习惯也是建议大家最后读一读后记的,后记有时候会有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判断,例如《我喜欢的妹妹不是妹妹》(虽然这是个平庸的作品但是我还是用了三篇书评表达我对她的偏爱)就讲到“本作是描述无法坦率的妹妹以及同样无法坦率的哥哥,因为某件事情而渐渐将周遭的人事物也卷进去,导致事件愈滚愈大的喜剧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