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恐怖的两个来源(3)
《金枝》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也许在学术上他的观点已经很陈旧了,但从文学(开脑洞)的角度阅读真的极有意思,对本鱼来说这本书的乐趣甚至要高于某些晦涩难懂的“克苏鲁”小说w
⑤ 见《金枝》第28章“处死树神”,简单来说就是五朔节处死草人(木头偶像)的习俗在遥远的古代其实是杀死活人的血腥仪式。
⑥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中的观点
⑦ 弗洛伊德探讨的“性与神话起源”;列维·布留尔关于“集体表象”的观点;荣格的‘’原型理论。这三位都是通过原始人心理来研究神话学的。
⑧ 这里想提一个有趣的栗子(放正文里太过冗长)。爱伦坡有一篇题为《皮姆历险记》的小说,这篇小说被两个知名作家改编过,一是凡尔纳的《冰岛怪兽》,二是爱手艺的《疯狂山脉》。
《皮姆历险记》讲述的是一艘船只向南航行到南纬84度然后观测到了许多反常的物理现象(水温变高,闪烁着丝绸光芒的奇异水流),最终遭到当地土著袭击而几乎覆灭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之中就添加了很多人类学、民俗学的桥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并没有出现超自然的怪物
。到了凡尔纳这个缺乏情趣的科学狂(其实鱼还挺喜欢他的,只不过这篇改的确实糟糕)的手里一切超自然的因素都消失了
,他还煞有介事的在南极加了一块“形状与斯芬克司怪兽极为相似”的磁石高地来解释皮姆遇到的怪奇现象。而到了洛夫克拉夫特这里超自然的力量占了主流
,南极大陆成为了有着海星状头部的古老生物的家园,而发出Tekeli-li! Tekeli-li!怪声的家伙也从怀有恶意的原始土著变成了不定型的迷之生物。
这个栗子正是洛夫克拉夫特下述创作思想的体现:
故事必须在所有场合都小心地维持一种现实主义的风格,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在触及惊异之事的时候。——《怪奇小说创作笔记》
在小心的维持现实主义的风格的同时,用朦胧诡谲的笔调大段大段的插入对“异常”的描写,通过现实与非现实的剧烈冲突营造出恐怖的氛围。
当然这种差异也鲜明的表现出作者时代气质的区别,凡尔纳生活在“科学大厦即将落成”的19世纪,科学解释一切、第四天灾无所不能的想法深入人心(滑稽),而到了洛夫克拉夫特的20世纪,以太漂流实验和紫外灾难最终使人们发现了自己的无知,这种情况下怪奇的想象自然就更受欢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