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南方周末和沦为渣女的我
一次知道南方周末是在那个对于上什么大学还抱有幻想的某个夏天,一节平淡无奇的语文课上,那个夏天还没有大面积普及智能手机,所以手机报是最高级产物,但是只有一些无关痛痒的高级新闻,老师告诉我们,想知道真实的中国,可以看南方周末。我对于它的第一印象,是很贵,要三块钱,够我一个夹肉夹蛋饼了,想想都饿得慌。
放学后去学校旁边的书店,还真有,毕竟对于卖瑞丽的书店来讲,它进价不贵。我买了一份,开始窥探它承载的中国,道理,不,我感觉道行十分高深,语言犀利,不用一个脏字可以问候政府所有人的那种文章占据了这份报纸的每一个角落,它让我开始了解,国家不像学校一样井井有条,甚至还有比我们班上最捣蛋的同学更坏的官员,它总是从一个刁钻的角度俯视众生,挑战我们的习以为常。但是后来,也许是我懒,也许是我穷,我买的次数少了,买了之后能看完的次数更少了,一年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书店进货的次数更少了,突然一个瞬间,它在我心中的地位,不是下降,更类似于,被我遗忘了,所以我没有问书店老板为甚么不进货了,甚至再去书店,也不寻找最新的南方周末了。
两年后,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大学,大一宿舍没网,手机仍不智能,于我而言,买杂志至少能让我显得与时俱进,看不看另当别论,在书店看到南方周末的一刹那,就像是看到了我曾经遗失的最心爱的宠物,二话不说,带它回家~它,仔细端详,好像,变了,哪变了?不好说,也许不再那样神圣,我再也没有读完过,我们从重逢到遗忘于江湖,也只用了一学期。
2018.11.7.工作五年后,重拾大学专业,听老师网课时,老师讲到有个案例被刊登在南方周末上,我突然被南方周末四个字吸引,暂停视频,打开官网,浏览一遍,什么感觉?非官方的报纸,它发布专栏目的在哪?至少我认为是为了吸引人看,吸引谁?志同道合者或是持反对意见者,对于我这种已经不会完全追随或是坚决反对的人,我和它,走到了尽头。今天的每份报纸,到我们手里时,已经不是完全的新闻了,因为任何新闻半天之内就会遍布全球互联网,人们说话甚至不用震动声带,微博上的文字都成了不会失败的杀手。当我打开网站,看到的全是熟悉的标题,有些专题我甚至都懒得点进去,因为我浮躁了,我已经知道了,如果周围的人已经不好奇这件事了,也许我也不会点进去了,有什么用呢?我的心已经对此事下了定论,大家的观点我也已经从网上看了个遍,这个专栏对我而言,就像我不在家的那几天,我爸妈吃剩了放在冰箱里的素菜,我打开冰箱看到了菜盘,知道它的来头,但是就当没看见一样。
我爸妈会对我说,可好吃了,不一样,和你吃过的做法不一样,我,emmm...一个话题,换上博人眼球的写法和角度,但我要的真实哪里去寻?我老了,我更喜欢看法理学和法条,去探讨应然和实然。在漫天的口诛笔伐中,默念一句莫气莫气,不是谁都能知道正当防卫是什么,防卫过当是什么,虽然有人将之评价为顺应民意,这个词总使我联想起古代众人跪地为民请愿的场景。。。从人言可畏四字箴言,联想到十几亿人泱泱大国,联想到法在制和治之间徘徊的艰难道路,其实纸上出现的只是它想说的,人们想看的,谁也没说那就是真相,谁也没说那就是圣旨,我,较真了。别人学法多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我学,没学好不说,还自己布了一堆雷区,看到没有,不好好学习下场,别人问你这个门槛怎么过,你都不敢肯定的告诉他先迈左腿还是右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