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聚焦与思考|刘慈欣 ***:人类正活在技术的安乐窝里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GQ报道”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内容是***与刘慈欣的访谈记录。所以,这篇文章的主体是对这篇访谈的转述,另外加上了一些我的思考和其他相关内容。

你会发现,让人宅的那些技术发展得都很快,开辟新世界的技术都发展得很慢。这很危险,对人类来说这是不是一个陷阱?谁都不知道。

说完这番话,场子静了几秒。刘慈欣表情羞涩地搓搓手,“等会儿,麻烦帮我拍张证件照?随便拍拍就行。”大家一听都笑了,刘慈欣变得更不好意思,连忙解释道:刚接到电话,说签证照片不合格,必须重拍,正好就请您帮忙顺手给拍了。
***听了哈哈大笑:当然没问题,必须拍。
刘慈欣/GQREPORT
***这次与刘慈欣见面,就是为了给他拍照片,而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问几个大家都想知道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他想知道的。这次刘慈欣与***的会面,是由公众号“GQ报道”进行全程记录。
GQ报道(GQREPORT)这两期的主题为“通往未来之路”,目的为了探索新技术是如何改造人类,其中包括生活和工作。
而对于刘慈欣来说,在完成《三体》之后就陷入了漫长焦虑。新作的诞生遥遥无期,他的苦恼不只在于灵感难寻,还有对科幻文学发展方向的困惑——认为如今受人追捧的作品大多向内收束,去更多关注人的现实境况,反而丧失了科幻黄金年代磅礴辽阔的气韵,不再探索星辰大海,不再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刘慈欣的困惑其实并不局限于科幻文学,背后指向的是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忧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正以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速度升级演进,很可能让人类世界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不一定是变得更好。
的确,现在的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关心身边的事情,而忽略了更加宏观而又重要的事物,比如全球变暖与消费降级。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怎么关心。
新技术,就像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就像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法律顾问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通过对互联网的考察,桑斯坦指出:
在信息传播中,由于每个人所需要的信息不是全方位的,因此每个人只注意自己感兴趣和可以取悦自己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在《今日头条》中,每个人都有一套对应算法/视觉中国
对***来讲,《三体》应该是近几年占据他阅读时间最多的一本书,就像他自己说的“书皮都翻烂了”。他惊讶于《三体》写科幻世界却频频指向现实,想弄明白刘慈欣是怎样在故事里铺设与现实世界的对照的。
就像读《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此,我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三体>中描绘的世界,亦是科幻,也是现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