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疯狂山脉(一)(5)
我们希望能在一个南极夏季内完成全部的工作;但如果无法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在阿卡姆号上过冬,同时派遣密斯卡尼托克号在海面还未封冻前航向北方获取下个夏季的补给。
由于新闻报纸已经报道了探险队的早期行动,我在这里就不必详述了——我们登上了埃里伯斯峰;在罗斯岛上的数个地点成功地进行了钻探作业,帕波第的钻机速度很快,即使是碰上坚硬的岩层也很顺利。此外,我们还对融冰装置进行了临时的测试;并且冒险带着雪橇和给养攀上了巨大的冰架;然后在位于冰架顶端的营地里完成了五架大型飞机的组装。登陆队伍——包括二十名队员和二十五只阿拉斯加雪橇犬——的健康状况出奇地良好。当然,我们也没有遭遇真正具有破坏性的低温气候或者是风暴。气温表的读数大多数时候都在华氏零度到华氏二十度[注],甚至二十五度之上——在新英格兰过冬的经验已足以帮助我们应付这样的寒冷气候了。冰架上的营地是半永久性的,主要目的是贮存汽油、食物、炸药和其他物资。
[注:摄氏零下十七度到零下三度左右]
我们只需要四架飞机来运载实际的探险设备,因此将第五架飞机以及一名飞行员和两名船上的人员留在了贮存营地。这样一来,即使我们损失了所有用来勘探的飞机,还能靠第五架飞机返回阿卡姆号。按照计划,我们要在比尔德莫尔冰川后方,距离贮存营地南面六、七百英里的高原上建立另一座永久营地。因此,再过些时候,等到不再需要投入四架飞机运送设备时,我们会另外抽调出一到两架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用来在贮存营地与这座永久营地间进行往返。尽管前人的报告都几乎完全一致地谈到了那些从高原上席卷而下的骇人狂风与风暴,但出于经济实力和作业效率的考虑,我们仍旧放弃了建设中转站的想法,决定碰碰运气。
我们在无线电简报里提到了那段惊险万分、长达四个小时的连续飞行——我们的中队于十一月二十一日飞越了西面耸立着巍峨山峰的雄伟冰架。旅途中,回应飞机引擎轰鸣的只有无法穿透的死寂[注1]。大风只给我们带来了些许的麻烦。虽然遇上了一片不透明的浓雾,但无线电罗盘[注2]帮助我们正确地穿越那片区域。飞临南纬83度到84度时,巨大隆起已若隐若现地浮现在前方,这时候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飞抵世界上最大的山谷冰川——比尔德莫尔冰川了。封冻的海洋此刻已逐渐让步给了褶皱多山的海岸线。我们终于真正进入了这片万古死寂的白色南终之地。就在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位于东面远处的南森峰[注3]。它直插天际,几乎有一万五千英尺高。
[注1:原文是unfathomed silences ]
[注2:飞机上使用的无线电导航仪表,它实际不是罗盘,而是一套根据已知位置的无线电台来指示方向的设备。]
[注3:这里似乎有疑问,如果他们看到南森峰出现在东面,那么他们其实是在向着麦克默多海峡的西北方向飞。]
我们成功地在东经174度23分、南纬86度7分的冰川上建立了南方营地。依靠雪橇和短距离的飞行,我们在许多地方上实行了快速高效的钻探与爆破;此外,十二月十三到十五日,帕波第与两名学生——格德尼与卡罗尔——费尽力气成功地登上了南森峰[注1]。不过所有这些都已成为历史。虽然那片地区的海拔高度大约有八千五百英尺,可是通过一些试验性的钻探,我们发现某些地方的积雪与冰层仅仅只有十二英尺,再向下就是坚实的地表。因此,我们在许多过去探险家们从未想过要搜寻矿物样本的地方大量地使用了小型融冰装置、沉井钻孔以及爆破作业。通过这些方法,探险队获得了大量前寒武纪时期[注2]花岗岩和比肯砂岩[注3]。这些样本让我们确信这片高原与西面的大片陆地都是同源的,但是位于东面、南美洲下方的小块陆地则略有不同——当时我们认为那是一块从较大的陆块上分离出来的较小陆块,而冰封的威德尔海与罗斯海隔开了两片陆块的连接,但是伯德后来证明这是个错误的理论。
由于新闻报纸已经报道了探险队的早期行动,我在这里就不必详述了——我们登上了埃里伯斯峰;在罗斯岛上的数个地点成功地进行了钻探作业,帕波第的钻机速度很快,即使是碰上坚硬的岩层也很顺利。此外,我们还对融冰装置进行了临时的测试;并且冒险带着雪橇和给养攀上了巨大的冰架;然后在位于冰架顶端的营地里完成了五架大型飞机的组装。登陆队伍——包括二十名队员和二十五只阿拉斯加雪橇犬——的健康状况出奇地良好。当然,我们也没有遭遇真正具有破坏性的低温气候或者是风暴。气温表的读数大多数时候都在华氏零度到华氏二十度[注],甚至二十五度之上——在新英格兰过冬的经验已足以帮助我们应付这样的寒冷气候了。冰架上的营地是半永久性的,主要目的是贮存汽油、食物、炸药和其他物资。
[注:摄氏零下十七度到零下三度左右]
我们只需要四架飞机来运载实际的探险设备,因此将第五架飞机以及一名飞行员和两名船上的人员留在了贮存营地。这样一来,即使我们损失了所有用来勘探的飞机,还能靠第五架飞机返回阿卡姆号。按照计划,我们要在比尔德莫尔冰川后方,距离贮存营地南面六、七百英里的高原上建立另一座永久营地。因此,再过些时候,等到不再需要投入四架飞机运送设备时,我们会另外抽调出一到两架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用来在贮存营地与这座永久营地间进行往返。尽管前人的报告都几乎完全一致地谈到了那些从高原上席卷而下的骇人狂风与风暴,但出于经济实力和作业效率的考虑,我们仍旧放弃了建设中转站的想法,决定碰碰运气。
我们在无线电简报里提到了那段惊险万分、长达四个小时的连续飞行——我们的中队于十一月二十一日飞越了西面耸立着巍峨山峰的雄伟冰架。旅途中,回应飞机引擎轰鸣的只有无法穿透的死寂[注1]。大风只给我们带来了些许的麻烦。虽然遇上了一片不透明的浓雾,但无线电罗盘[注2]帮助我们正确地穿越那片区域。飞临南纬83度到84度时,巨大隆起已若隐若现地浮现在前方,这时候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飞抵世界上最大的山谷冰川——比尔德莫尔冰川了。封冻的海洋此刻已逐渐让步给了褶皱多山的海岸线。我们终于真正进入了这片万古死寂的白色南终之地。就在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位于东面远处的南森峰[注3]。它直插天际,几乎有一万五千英尺高。
[注1:原文是unfathomed silences ]
[注2:飞机上使用的无线电导航仪表,它实际不是罗盘,而是一套根据已知位置的无线电台来指示方向的设备。]
[注3:这里似乎有疑问,如果他们看到南森峰出现在东面,那么他们其实是在向着麦克默多海峡的西北方向飞。]
我们成功地在东经174度23分、南纬86度7分的冰川上建立了南方营地。依靠雪橇和短距离的飞行,我们在许多地方上实行了快速高效的钻探与爆破;此外,十二月十三到十五日,帕波第与两名学生——格德尼与卡罗尔——费尽力气成功地登上了南森峰[注1]。不过所有这些都已成为历史。虽然那片地区的海拔高度大约有八千五百英尺,可是通过一些试验性的钻探,我们发现某些地方的积雪与冰层仅仅只有十二英尺,再向下就是坚实的地表。因此,我们在许多过去探险家们从未想过要搜寻矿物样本的地方大量地使用了小型融冰装置、沉井钻孔以及爆破作业。通过这些方法,探险队获得了大量前寒武纪时期[注2]花岗岩和比肯砂岩[注3]。这些样本让我们确信这片高原与西面的大片陆地都是同源的,但是位于东面、南美洲下方的小块陆地则略有不同——当时我们认为那是一块从较大的陆块上分离出来的较小陆块,而冰封的威德尔海与罗斯海隔开了两片陆块的连接,但是伯德后来证明这是个错误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