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蓬莱山(6)
的
旅客类比一番,念起了拜伦《哀希腊》有关巴
特
农神庙的那一节而赫恩温和地说:‘先生,您念错了。’她背诵起一段诗歌,用希腊文,用她的母语,我听不懂,但似乎是《哀希腊》接下来的
一
小段。那位先生很
惊讶,他是一位教授,听懂了赫恩的诗——那群人实际上是一群访问学者——他说这听上去很
像
拜伦的诗,但他从没听说有哪个版本的《哀希腊》有这一小节。赫恩严肃地说:‘这段的来源嘛,我从拜伦的一个朋友那里听来的,她则是听着拜伦念的。’大家都哑然了,拜伦可是1824年就去世了,已经两百多年了。
“不管我们如何询问,赫恩始终坚持那一套说法。最后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保证有所调查研究之后相互联系。而那晚,赫恩的记忆全回来了。半夜我正在床上思考赫恩进行过时间穿越的可能性,正当我用笔记本电脑搜索有关案例时,赫恩推开了我的房门,她穿着淡紫色的睡衣,头发乱糟糟的,眼里有着泪水。她在那里站了几秒钟,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悲哀,不是为她个人的经历遭遇,而是宇宙般的宏大的为整个人类而发的悲戚。
“她爬到我的床上,说她已经回想起了一切,她觉得有必要告诉我这个故事。我征得她的同意,用录音的方法记录下大部分内容,我也把它们整理成了文字。她讲了几天,我也听了几天,我们足不出户,靠披
萨
和汉堡度日。她讲得不算零碎,但也
很
片段化,我得用心把它们还原
成时
间顺序,并竭尽全力不去打扰她的思绪。显然她讲这些东西也需要支持,没有我倾听的话她会崩溃的。那几晚我们都是相拥而眠。
“故事讲完那天晚上,她笑得很开心,并说我相信与否都没关系。我笑着说她和我一样成了探险家,原来我们是如此相像。我们睡去了,这晚我们在同一张床上,但赫恩没抱着我。等第二天早上
我醒来时,她已经消失了。我在京都各处找了两天,全不见踪影,后来才想起来去查查护照,发现她上了一架飞往中国青岛的航班,那边却没有入境记录。后来我收到了一封赫恩发来的电子邮件,其中她感谢了我所做的一切并说东京大学近日将高价请我去做讲座,算是她的感谢。而她要去海上寻找她离开的那个地方。”
魔理沙
一口喝完了酒,把手机拿出来,找到了一些文件。
“我要念的这些就是赫恩在上了那架飞机之后的经历,你们都知道,赫恩的文学素养很好,所以我直接记录她的话就好了,而有些部分她主观或无意识地没有说,我在外这么多年,察言观色也能猜出她想表达的意思。这个故事,听上去很离奇,但它可能不比我们每天的生活更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