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故事有感而发(6)
但是和獐这种动物的分部地区不太符,其他的词条都指向司马相如的《长门赋》,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可见长门是一个宫殿的名字。长门赋的背景故事倒是和我这个故事里丈夫休妻有点儿关联,但这属于后知后觉牵强附会而已,我写这个长门县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联想过长门赋。
后记:
我喜欢武侠小说,小学的时候就写过一篇两万字的故事,后来一直写到高中,但是自从看过《三国演义》之后便想写历史演义了,这中间创作了非常多的零零散散的故事,直到2014年左右重新提笔写一部新的武侠小说之时把世界观打通了,遂放弃武侠小说这个题材朝着历史演义一路狂奔,到现在也没有完成,所有的人物、时间、事件甚至小角色的一生我都已经在时间轴上打通了,一般的历史演义要么着眼于大人物的纵横捭阖不断地史诗史诗再史诗,用大事件诠释英雄主义,要么着眼于小人物的命运来反衬大时代的巨变。最标准的大事件史诗演绎就是三国演义了,而中国也不缺少在小说里插播历史的作家,架空历史小说就是给纸上谈兵的人一个舞台,给没实用知识的人一个机会,你不需要了解民生疾苦也不需要有哲学修养更不需要有科学素养,只需要查查史书抄抄历史设定基本上就能写出一部架空历史小说的框架,毕竟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统治留下来了浩如烟海的史册和一辈子都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把古代名人的事迹换个名字套个皮就能写个差不多的故事,要么把民间传说、戏曲改个名字就能编一出好戏,主人公不是王公勋贵就是官宦之后,反正要有权力或者无敌的暴力(武侠小说的主人公都有高强的武功),行必遇奇闻异事,往来必无白丁,就连男女之事也一定名门亲眷才子佳人世袭罔替。
既然要用名门勋贵当主角,怎么能胡写一通毫无根据呢?名门之所以是名门,那是因为人家会土地兼并,而不是血统高贵,祖上杀人够多才当得了名门,所以我专门对小说进行设定上的详细补充,每写到一个关键人物,则在《韩书》或者《嬴启示录》里加点和这个人有关的“史料”,这个“史料”是为我的小说服务的,既然人们看待历史人物的方向是按照史书记载来的,那么写小说也要给小说配套一部史书才行,补丁随着小说越来越多,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看真正的史料,而是选择那些听起来猎奇的消费品,比如《世说新语》某某方志什么的,白话小说并不是片儿汤话,不能A说:“你......我......”。不能有“几月几号”这种低级错误,不能出现现代词汇和现代人的思维逻辑,不能把谈情说爱放在第一位,不能对经济一点都不敏感,不能对器皿职务各种沿革毫无了解,更不能一直用同一种语气赋予不同的角色,要边写边查史书,这样才不会出丑,对待错误要谦虚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