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简史2——秦汉书法(2)
峄山刻石
隶变与隶书产生:
战国中后期,战争频繁、羽书纷驰,要求文字书写速度提高,于是出现篆书潦草化、简化、结构散化等现象。篆书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规律的过程,促使篆书最终演化为隶书,这种过程称为隶变。
秦朝时的程邈,初为吏,因得罪始皇,被关狱中十年。程邈在狱中改省大篆,变为新体,呈于始皇。获赦前出任御史,负责清理文字。旧说“隶”指下级官吏,程邈曾为下吏,因此名为隶书。
秦代的金文、陶文
虽然秦朝对官体小篆的笔画形态,结构有严格规定,但民间实际通行字体却以简便快捷为目的,一般写得十分草率随意,表现出与官体不同的特征。如秦诏版,化圆为方;一些陶瓦器上的铭文结构散化,都是解散篆体,向隶书演化的突征。
汉代的简牍书法:
在纸张发明、盛行以前的时代,主要书写的材料是竹简。牍是指写字用的小木片。这些材质的书迹统称为简牍。出土汉代的简牍书迹主要有:
银雀山汉简、长沙马王堆汉简、楼兰汉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
这些墨迹的发现意义:
1. 打破西汉未有隶体的旧说。西汉初期隶书已成通行字体,此时已完成由篆到隶的演化。
2. 西汉中期已形成较为因定的草法,章草已经规范,成为汉代通行的字体之一。
3. 东汉初期楷书和行书已经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