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所谓野心家,不过是个缺爱的孩子(8)
六、延伸:于连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于连的形象后来也影响到了中国作家的创作。
《人民的名义》热播时火遍了大江南北,剧中的祁同伟依靠女人上位,一心一意往上爬,乍一看是个于连式人物,实际上只是摘取了于连的部分性格特征。祁同伟比于连要心狠手辣得多,为了金钱权势,不惜谋害自己的同窗好友陈海。于连相比他,多了一份善良与纯真。但如果于连没有经历之后的人生大起大落,而是在巴黎混得风生水起,等他活到祁同伟这个岁数的时候,会不会变得和他一样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接下说一下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高加林的性格和于连很相似,极为敏感,敏感的人很容易在自卑与自负的两个极端来往冲撞。高加林认为自己很优秀,但在农村施展不开拳脚,后来因为他的一个亲戚调到当地做领导,当地干部为了巴结他,就给高加林在城里安排了工作,高加林去城市工作后,果然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后来,开后门、走关系的事情败露,高加林又被送回了农村。
高加林是从农村到城市,又回农村。于连是从小镇去省城去首都,又回到小镇。
他们的人生轨迹有相似性。
高加林和于连一样,也和两位女性产生了爱情,分别是巧珍和黄亚萍。于连在小镇对应的是德·瑞那夫人,在巴黎对应的是玛蒂尔德小姐。高加林在农村对应的是巧珍,在城市对应的是黄亚萍。这也是一个相似之处。
但《人生》的着力重点是对高加林的形象塑造,对两位女性巧珍、黄亚萍刻画得不够深入。他们何以爱上高加林,细究起来就会发现动机不足。而《红与黑》对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的描写也是相当深入的。
德·瑞那夫人身处无爱的婚姻而不自知,于连的到来,让她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德·瑞那夫人终日面对的都是非常强势的男人,这对她来说是很不舒服的,所以于连的那种羞涩与忸怩,让她非常喜欢。
玛蒂尔德小姐崇拜一位先祖,这位先祖在情人的头颅被砍下后,怀抱着情人的头颅离去。这就是玛蒂尔德小姐想要的爱情,轰轰烈烈,充满激情,而且由于太过少见离奇,而可以留名历史。而于连内心深处也有火一般的激情,正是这种浪漫主义的因子吸引了玛蒂尔德小姐。
于连的故事讲完,这样一位善良纯真,追求爱与尊重的可爱青年,刚刚走向成熟,人生刚刚开始就结束了,惋惜吗?心痛吗?不惋惜,不心痛那是不可能的,那样未免太冷血。但作为一部伟大的小说,发展至此,于连必须死,否则整本书都成了闹剧。你要不相信,就亲自去读这部小说,所收获的喜悦与感动绝对比光听我讲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