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四月读书报告(3)
1、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律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2、乡土社会需要忘记,而且忘得舒服,因为生活是定型的,变化是多余的。
3、在乡土社会中教化作用远比教育的作用要大得多,有的时候是不需要教育的。
4、在乡土社会中,血缘和地缘不需要改变,甚至连社会都不用改变,因为社会一旦改变,由血缘与地缘所组成的的社会结构便会崩塌,在这个社会,身份、财富都是继替。
5、社会生活越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力与义务的平衡。
6、乡土社会中,经验远比知识更加重要,每个人只需要依着欲望活动就好了。
《芳华》
一代人芳华已逝,面目全非,留下的可能是知足与平静。
看完电影,就把书一直搁置了,因为每当想起电影很好的还原了那个时代并且对于人物的叙述使人物的形象十分丰满,而且happy ending是我觉得对两个饱受时代打击的两个小人物的最好抚慰。同余华一样,明明知道最后作者的处理肯定不会像电影一样完满,但还是忍不住去读。很喜欢严歌苓的风格,她并不像余华那样(把一个时代写的那么血淋淋)每回读到她的文字,在一个冷酷无情的时代,我却能读出些许人性以及对生活的参悟。
书里面的爱情也似乎那么的微妙,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陪伴、温和。刘峰与小曼的爱情开始于一次接站,升华在一次托举,那个时代不乏这样的爱情,但是我总有一个错觉,那次托举仿佛是一个仪式,一个婚礼的承诺的仪式,刘峰的“我来!”就是在向所有人宣誓“I do!”而小曼的心里也无声的喊出了同样的誓言。原谅我不知怎么评价他们的感情,因为他们之间太过平静,平静的又是那么的伟大。
《浮生六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的爱情是怎样的,在一开始的感觉是“服从与命令”,但是看完《浮生六记》却改变了自己的印象。原来在封建社会女子在遵从“三从四德”的标准下,却能出现个例——陈芸(芸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