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
山水非山水,冻了变雪堆。
山水非山水,遇热若雾水。
风雪放肆,得闲谈词。林夕为麦浚龙写过一首《弱水三千》,其中句“山水非山水,冻了变雪堆”于今日甚是应景。初听到似乎是一两年前,当时并未洞见词意,只觉着境界梦幻,淡然深远。之后某次见到评论一句才恍然,复述来便是说:林夕其实只是在写水罢了。只在写水,是啊,如何不是呢?“静静地浮游在青空,一转身可以化进了杯中;口干了便喝尽那密云,像喝掉如梦如幻信不信。”怎么过于纯粹简洁反而不懂?撇开暗隐的佛性,只讲水,已如此玄妙,于自然变化,于人事变化,于心境变化。
于自然变化:
三千春江水 暂住寂寞天空
逛够了世界 跌进了春风
于人事变化:
混杂绝望后便是泪水 衍生出心碎
葡萄若化水 醉了会再醉 会跌进漩涡太虚
于心境变化:
活着若是梦 是梦蝶让水色震动
撇够了冷雨 得到青空
如此可见,欲问未问之一,在此我能力有限,不宜赘述,直引典故,读者自解。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当然,欣赏作品的方式有许多,光是林夕对“水者”的修辞描写就已经成了绝世景画。是否去探其中道理已然不重要,美的享受几乎压住了禅意。借与此同专辑另一首也是林夕填词的《颠倒梦想》首句:“死于温柔乡,超生于泥浆”。心意若是能“死于温柔乡”,又有几人还欲求“超生于泥浆”呢?当然,这里的隐喻正反皆可用。于表象见识,修辞描写自然是温柔乡,而于义理而言则相反。两者无分高低,各人有各的选择。当然,能二者齐享也可谓是种福分。
回归眼前,风雪暂停,窗外行人路过这山间泉、目下泪、梦中海,留下脚印,也如同什么都没留下。这脚印,若非在此字里行间略有提及,便彻底不复在,行人也不会有所记忆。而这脚印,在此也不过只是字符记号,与旁处脚印的录写并无不同。本文也是如此,我也是如此,人世宇宙无不如此。求解,不过在于心情该放还是敛,也无该不该,放便放,敛便敛。道如此,而人不可达,不可能放便放,敛便敛。其实此非局限,局中之人物,便已享不尽,用不竭。国学总喜欢用“悟”这个字,而西学则不曾用,所以有诸多情况,西学能解而国学无解。
山水非山水,遇热若雾水。
风雪放肆,得闲谈词。林夕为麦浚龙写过一首《弱水三千》,其中句“山水非山水,冻了变雪堆”于今日甚是应景。初听到似乎是一两年前,当时并未洞见词意,只觉着境界梦幻,淡然深远。之后某次见到评论一句才恍然,复述来便是说:林夕其实只是在写水罢了。只在写水,是啊,如何不是呢?“静静地浮游在青空,一转身可以化进了杯中;口干了便喝尽那密云,像喝掉如梦如幻信不信。”怎么过于纯粹简洁反而不懂?撇开暗隐的佛性,只讲水,已如此玄妙,于自然变化,于人事变化,于心境变化。
于自然变化:
三千春江水 暂住寂寞天空
逛够了世界 跌进了春风
于人事变化:
混杂绝望后便是泪水 衍生出心碎
葡萄若化水 醉了会再醉 会跌进漩涡太虚
于心境变化:
活着若是梦 是梦蝶让水色震动
撇够了冷雨 得到青空
如此可见,欲问未问之一,在此我能力有限,不宜赘述,直引典故,读者自解。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当然,欣赏作品的方式有许多,光是林夕对“水者”的修辞描写就已经成了绝世景画。是否去探其中道理已然不重要,美的享受几乎压住了禅意。借与此同专辑另一首也是林夕填词的《颠倒梦想》首句:“死于温柔乡,超生于泥浆”。心意若是能“死于温柔乡”,又有几人还欲求“超生于泥浆”呢?当然,这里的隐喻正反皆可用。于表象见识,修辞描写自然是温柔乡,而于义理而言则相反。两者无分高低,各人有各的选择。当然,能二者齐享也可谓是种福分。
回归眼前,风雪暂停,窗外行人路过这山间泉、目下泪、梦中海,留下脚印,也如同什么都没留下。这脚印,若非在此字里行间略有提及,便彻底不复在,行人也不会有所记忆。而这脚印,在此也不过只是字符记号,与旁处脚印的录写并无不同。本文也是如此,我也是如此,人世宇宙无不如此。求解,不过在于心情该放还是敛,也无该不该,放便放,敛便敛。道如此,而人不可达,不可能放便放,敛便敛。其实此非局限,局中之人物,便已享不尽,用不竭。国学总喜欢用“悟”这个字,而西学则不曾用,所以有诸多情况,西学能解而国学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