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风云录-第一章
月甫落,寒雾起,尼山密林内,氤氲笼罩,万籁俱寂。密林深处,一名身着淡青长衫的中年男人盘腿坐于石上,双眼闭合,一动不动,显然正在调息养神。就在此时,叶落起声,一柄飞剑划开浓雾,迅疾而来,直取石上之人,然青衫男子却是不动声色,稳坐如山,待到剑锋逼至眼前之时,只见他扬手一击,双指准确夹中飞剑,方才来势凶猛的飞剑登时便被止住了剑势,随之,一股浑厚气劲从两指直透剑身,飞剑难承此力,应声而断。
就在剑断同时,两侧林中,两道快如闪电的身影持剑疾入,攻向孔子叹,双剑夹击,威力非同小可。青衫男子不敢大意,翻身向后疾跃,避开剑锋,怎料来袭二人配合无隙,剑影窜动,随形而至,顷刻间杀招再至,青衫男子置身诡谲剑网之中,却是危而不乱,只见他身形化影,步踏如飞星,看似招招避得凶险,实则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孔子叹本就有心试出二人武功路数,故而只守不攻,然五十余招过后,却是心中大骇,只因这二人的身法招式千变万化,忽而是儒门身法,忽而是道门剑招,有一些招式自己甚至从未见过,难道这二人竟兼学有三教的武功?
三教指的便是释道儒三教。彼时,李唐王室自称道祖李耳之后,尊奉道教为国教,推行道家无为之治,道教一时兴盛至极;而汉传佛教,历经数百年浮沉,至唐初归于八宗,也已渐成鼎盛之势,几有与道教分庭抗礼之实力;儒教虽隐有没落之象,然其从汉朝起,兴盛数百载,可谓根深蒂固,加之儒生遍及天下,影响之深广,尤胜佛道两教。
魏晋时期,朝野时局动荡,释道儒三教各自为尊,相互间争斗不断,致使天下大乱,直至隋唐,天下终有宁定之气象,然三教之争却随着各自势力的壮大而愈演愈烈。
唐太宗皇帝深知若三教再起争端,势必动摇朝野局势。魏晋南北朝之时,三教曾有过多次论战,然释道儒各执己见,互不相服,论战之后反而加深三教矛盾,进而演发成了更激烈的争斗。为防重蹈覆辙,太宗皇帝于洛阳亲自召见三教主事,议定每十五年在伊阙举行一次三教武诀,由三教内部各自推举一名武者参加,武诀胜出的一教主事领三教共裁之位。至此之后,三教争斗渐渐平息,至少表面上看确是如此,但三教之间仍是防备极深,若说有人能兼学三教武功,实在是不可能的。
但眼前二人所使武功,分明让不可能成为了现实,这如何能不让人骇然,所幸这二人的身法招式虽是精妙多变,但三教的武功精要各不相同,胡乱使出,反而是破绽百出。如今守已是没有意义,不若迫使他们露出真功夫,到时或可知晓他们的真实身份,青衫男子心念一定,身形忽得一变,看准二人变换剑招时的空隙,转守为攻,运起七成功力,双指齐出,刺中二人胸口要穴,那两人受此一击,全身巨震,急急后退,显是受了不轻的内伤。青衫男子见状,正欲再攻,此时,一道雄浑掌劲自身后袭来,这让其不由得心中大惊,自他功法大成以来,已经许久未曾有人能无声无息得出现在自己身后,向自己袭击。可见来袭者功力之高,身法之妙,绝不在自己之下,面对如此大敌,只见他身法再变,旋身闪避,却感掌劲仍在背后,似是早知其身法变化,心中一凛,暗道不妙,旋即重掌临身,青衫男子闷哼一声,一口鲜血喷出,尚不及反应间,却见眼前双剑杀招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