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的重生可能哪里不对(三)
写在前面的话,这里的官职可以带入魏晋南北朝时候。仲堃仪现在所就职的御史大夫,其实就是御史中丞,是有很大权利的。以下是科普:
北魏政权是由鲜卑族拓跋部贵族建立的,最初他们依照本族传统设置八部大夫,分管政事;又设三十六曹尚书分理各种政务。太和中,魏孝文帝对北魏官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他依照南朝职官体制对北魏官制作了较大的调整。魏孝文帝的政治改革,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改革后,北魏中央主要职官设置如下: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二大:大司马、大将军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三省: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左右仆射北魏以后的东魏、西魏、北齐官制大体相因袭。西魏末年,苏绰等依《周礼》六官制度拟定改革官制计划,至北周方才实行。
北周初年,以天官冢宰总领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五官,形成五府总于天官的格局。这样一来,朝廷的军政大权便都集中于天官冢宰了。
北周武帝时,削夺了天官冢宰总领其余五官的权力,从而恢复和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这时六官只是处理各自的日常政务,而朝廷大政便由皇帝亲信的官员来参预,《周礼》六官制度便只成了一个空架子。以后杨坚建立隋朝时,把这种形式也取消了。
关于监察职官,这一时期的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其长官,惟北魏称御史中尉。监察官员的权力极大,所谓“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北魏时,御史中尉巡行时“与皇太子分路,王公百辟咸使逊避,其余百僚,下马驰车止路旁,其违缓者,以棒棒之。”可见震肃百僚的威势之大。御史中丞之下,晋代除设治书侍御史外,又设黄沙狱治书侍御史,掌管诏狱及廷尉处置不当之事。此外还有殿中侍御史、符节御史及分曹治事的侍御史等。
以上废话, 请别拍我。
不出几日,作为天枢王爷孟章的王夫,仲堃仪的名字,又响彻了整个王城。不过,这一次,大家提到的,却是老一辈再也不想提的名号——“颜王”。
这个名号当初是怎么来的呢?不是因为先王在时,才十七岁的小副将仲堃仪一夕之间,在边塞领着手下的一队人马,屠戮了整整三千外犯之敌,丝毫不顾及他们的主帅,已经递交了投降文书。
也不是在他二十一岁那年,军功赫赫,自愿交出兵权。在进入朝堂成了文官以后。某次宴会之时,有个二品大员的儿子,看他长得好,想对他动手动脚,却被打的终身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