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汇合(16)

2022-08-27 来源:百合文库
(5)当初做官的原因:①求得“生生所资”,解决生活问题;②“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③“以为三径(归隐)之资”。陶渊明做官,为的是解决“稻粱”问题及他日隐居多所需,既无可奈何,又表明人毕竟超脱不了现实,傲视旷达还需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行。陶氏也不能完全脱俗。
品中国文人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的著名诗篇,大都写于他四十岁以后。此前他的人生要务,还是养家糊口。
从容的生活,永远是快乐的前提。匆匆忙忙的日子,只有浅表性的、快餐式的开心。
一切皆平实,农事、人事、酒事、文事,浑然一体,乃是生活的常态。渊明自在“浑然”的状态中,并无揭示这一状态的主观意志。而意志一旦成形,可能就要走样。苏轼学他,喊出口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苏轼够可爱了,不过他的境界,源头却在渊明。所以朱光潜有句名言:“苏东坡之于陶渊明,有如小巫见大巫”。
诗人是什么人?是真性情的守护者。任何时代,若是诗意退场了,必定不是完美时代,差得远呢。渊明的时代政治黑暗,但民风是淳朴的,尤其在穷乡僻壤,权力染指非常有限,千百年的风俗,破坏它谈何容易。
杂心人在城里,素心人在乡下。
中国文化选择陶渊明,方为不羁的人格、行云流水般的自由精神树起一道丰碑。
和谐社会能持久的,应该说,农耕时代的自然村落,和谐是最佳值,生活朝着这个方向,如同水往东流。
渊明写农村,柳永写市井,文气是贯通的。诗用俚语村语寻常语,渊明是无可争议的大宗师。当然他也有继承,比如《诗经·国风》及两汉乐府民歌。
群体有群体的力量,个体有个体的尊严。
陶渊明与荷尔德林,同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充满劳绩,诗意栖居。所不同的,是渊明扎根中国的土地,留连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也许他缺了哲学意味,缺了神性维度,却弥漫着自然的气息,世俗的温情。
他是和蔼可亲的,就像我们的亲人。他说过:落地为兄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