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列传读后感汇编(5)
2022-08-27 来源:百合文库
夫差和伯噽情投意合,伯噽投其所好,把夫差哄得悠悠然的,声色犬马。伍子胥则不会这一套,只知道看到问题不对就谏啊谏、劝啊劝的。常言道“忠言逆耳”,英明皇帝如唐太宗者面对魏征的多次进谏尚且恼怒过而曾动杀机;何况夫差这样的浅薄之徒?所以面对差劲的君主,忠臣是很难做的,既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主上行事乖谬而袖手旁观,又要冒着“触龙鳞、逆圣听”、弄不好被杀头的风险。伍子胥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夹缝中来尽忠国事的。如果说他辅佐吴王阖闾那一段是他一生的得意时期,那么在保夫差的后期生涯中,那种沉滞艰难、憋屈窝囊等等不顺逆事就充塞其间,让老英雄英雄抱困,壮志难酬!最后含恨自裁,演绎了一出壮烈的悲情曲!
夫差作为青年国君,血气方刚,起初不忘父仇,“习战射”,两年后打败了越国,把勾践并馀兵五千人困于会稽山上。本可一鼓作气灭掉越国,可夫差架不住勾践“委国臣妾”的诚惶诚恐和奴颜婢膝,他耳软心活,缺乏长远战略眼光;而又听信伯噽、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忠言,释放越王勾践,遗下了后患。夫差也不知道越国已经用厚币贿赂了伯噽,伯噽当然替勾践说话了。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2
苏州有纪念伍子胥的雕像,为纪念其功绩,为其冤屈不平。然读了《史记.伍子胥列传》,实在不喜其为人,不喜原因有三。
一是父兄有难,独自逃走。父亲有难,本应设法营救,实在救不了,至少应当带兄长一同逃跑。楚平王关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明知自己不去见楚平王的话,兄长自己去见楚平王就是白白送死,也会搭上父亲的性命,却自己独自逃跑了。如果当时伍子胥陪着哥哥一起去见楚王,晓以大义,表明忠心,进一步还有挽回父兄性命之可能,楚平王未必失信于天下人,退一步就算三人全都死了,也是满门忠烈,岂可临阵脱逃,并且眼睁睁看着兄长过去送死。
二是是非不明。郑国人对楚太子建很好,却密谋与晋国灭郑,史记虽未提及伍子胥在此事中的重要程度,但是身为太子建的忠臣,本应上谏太子建不做如此忘恩负义之事,却未有举动,导致太子建被郑国诛杀,伍子胥只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逃亡。
夫差作为青年国君,血气方刚,起初不忘父仇,“习战射”,两年后打败了越国,把勾践并馀兵五千人困于会稽山上。本可一鼓作气灭掉越国,可夫差架不住勾践“委国臣妾”的诚惶诚恐和奴颜婢膝,他耳软心活,缺乏长远战略眼光;而又听信伯噽、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忠言,释放越王勾践,遗下了后患。夫差也不知道越国已经用厚币贿赂了伯噽,伯噽当然替勾践说话了。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2
苏州有纪念伍子胥的雕像,为纪念其功绩,为其冤屈不平。然读了《史记.伍子胥列传》,实在不喜其为人,不喜原因有三。
一是父兄有难,独自逃走。父亲有难,本应设法营救,实在救不了,至少应当带兄长一同逃跑。楚平王关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明知自己不去见楚平王的话,兄长自己去见楚平王就是白白送死,也会搭上父亲的性命,却自己独自逃跑了。如果当时伍子胥陪着哥哥一起去见楚王,晓以大义,表明忠心,进一步还有挽回父兄性命之可能,楚平王未必失信于天下人,退一步就算三人全都死了,也是满门忠烈,岂可临阵脱逃,并且眼睁睁看着兄长过去送死。
二是是非不明。郑国人对楚太子建很好,却密谋与晋国灭郑,史记虽未提及伍子胥在此事中的重要程度,但是身为太子建的忠臣,本应上谏太子建不做如此忘恩负义之事,却未有举动,导致太子建被郑国诛杀,伍子胥只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