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读后感300字细选(26)
2022-08-27 来源:百合文库
余光中乡愁赏析300字篇三: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文学史上常新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韵动人的一曲。 他的乡愁诗歌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漂泊在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予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歌的结尾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白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的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织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 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变的撩人秋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歌不可比拟的深度。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律,其中“小小” “”窄窄“矮矮”“浅浅”在同一位置的重叠词的连用,使得全诗低回往复,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的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作者余光中生平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
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文学史上常新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韵动人的一曲。 他的乡愁诗歌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漂泊在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予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歌的结尾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白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的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织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 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变的撩人秋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歌不可比拟的深度。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律,其中“小小” “”窄窄“矮矮”“浅浅”在同一位置的重叠词的连用,使得全诗低回往复,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的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作者余光中生平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
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