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咬文嚼字朱光潜读后感汇总(18)

2022-08-27 来源:百合文库
学生首次接触文化随笔,对文中丰富的诗句、成语、文化现象感到陌生,在阅读上产生排斥感,进而也就不能深入钻研课文。针对此种状况,教师引领学生通读全文,筛选重要信息,抓住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由于知识贮备等问题,对于文艺随笔类文章,学生阅读难度偏大,而且兴趣不高。尤其是我校的学生,人文基础比较薄弱,这类文章教授难度较大。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通过文章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从文章的例子入手,发动学生自主讨论,既避免了结论先行,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日后的教学中可以再探讨发扬。
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咬文嚼字》中的一些语句可能失之偏颇,引导学生能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跳出来,对某些字句做出评价,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这个题目留为课下作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质疑精神,甚至在病句修改的练习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多实践,多思考,多积累,正是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了一本重要的理论著作《诗论》,在这本“大家小书”中,前七章作者阐述了诗的起源、诗的本质和特征、包括诗与音乐、诗与舞蹈、诗与绘画、诗与散文、的关系等问题,第七至第十二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以及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的问题,最后一章,是对陶渊明进行的专门研究。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诗之所以走上律的路,“赋”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一般抒情诗较近于音乐,赋则较近于图画,用在时间上绵延的语言表现在空间上并存的物态。诗本是‘时间艺术’,赋则有几分是‘空间艺术’。”赋可以说是一种大规模的描写诗,诗之所以必流于赋者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兼由粗要以至于精微;对于文字的驾驭,渐由敛肃以至于放肆。”而且,赋尤其侧重于横断面式的描写,要想把空间中纷繁对峙的事物情态都完整的表现出来,所以最容易走上排偶的.道路。而律诗也是注重对仗和音律的文体,意义的排偶,赋先于诗;声音的对仗,赋也先于诗;律诗和赋一样,意义的排偶先于声音的对仗。由此可见,律诗和赋之间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