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读后感汇合(2)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这本书共包括二十篇文字,篇篇都是名副其实的"杂"文,有的谈男人的爱情、有的谈女人的衣裳、有的谈妈妈的梦幻、有的谈法律的荒谬、有的谈不讨老婆的"不亦快哉"。作者李敖通过幽默的笔调,表达了反抗传统、渴望变革的态度。
不得不承认,李敖的文章的确会给人以难得的震撼。他在文弱的文学界竖起了一面特立独行敢爱敢恨的旗帜,无愧大师之名。作为一个受犬儒思想影响的人,李敖把精神自由发挥到了极致。《传统下的独白》共二十篇文章,前面的部分写李敖不羁的爱情观、狂傲的性格和他眼中社会民智的逐渐开启。相对来说,后面的部分更加精辟,分别批判了迷信、守旧、法律的无知、政治的虚伪、教育的扭曲和中医的不科学。如果说前者更多地体现出了作者的潇洒,那么后者则流露出作者思维的缜密和逻辑的严谨。
本书成书于李敖年轻时,处处体现了他的轻狂和豪迈。然而,在我看来,李敖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在年轻时写出这样一本“反传统”的书,而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现在的李敖时,发现他仍那么激进,充满了本应只属于年轻人的活力。李敖在《北京法源寺》和《传统下的独白》中都提及过,年轻时狂热的激进者到老时通常会成为狂热的保守者,而李敖没有,这就是李敖与别人的不同:始终如一,即使始终如一地轻狂得有些不近人情。
人都是会成长的,李敖也是。但是他与大部分人不同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改变性格,而我们大都在这个泯灭人性的社会失去了自我。
是什么让李敖一生坚持这样一种“大逆不道”的性格?我们会因为无知而轻狂,很明显,李敖的轻狂绝不是因为无知。试反思自身:我们会因爱恨而发奋,因愤怒而冲动,我们会因情绪波动而做一些夸张的事。可是,李敖的性格也不可能是因为情绪波动——通常情绪波动不会持续一生,而且虽然李敖很狂傲,但他的文章是严谨的,没有情绪化。那么,什么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性格?看来只有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了。
我们并非要讨论李敖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而是讨论独立的人格。李敖在年轻的时候就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即自我的人生价值观。这驱使他以一个符合自己态度的性格面对这个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代中国文化长期处在“不预便废,至今未立”的境地。现在的人已经不再纠结于礼义廉耻,不再用功于经史子集。渐渐地,人们失去了道德准则的约束和精神发展的动力,社会流于空虚和匮乏。与其说李敖太桀骜不驯了,不如说这个社会太平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