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读后感细选(6)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人文背景
村上春树的父亲村上千秋曾在二战时披征入伍,赴华作战。对于这一事件,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村上千秋是日本战时体制的受害者,被作为战争机器的消耗品送上战场,他作为个体的价值遭到体制的严重践踏;另一方面,他被征入伍后成为了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参与了那一场成体制的屠杀。因此,村上千秋是一个被体制性暴力所裹挟、包围的人。他身上笼罩的死亡的阴影就是这种体制性暴力的显示。这种暴力的阴森可怖在少年村上春树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他才会对体制性的暴力特别敏感,在写作中给予关注。“体制”相对于个体而存在,它包括一切由人类所创造的组织形式。
日本村上春树研究界的一些学者将村上春树视为“全共斗世代”成员,甚至将其认为是”全共斗世代”的代言人。正是“全共斗”学生运动的经历,使村上春树自觉地拒绝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主流,转而热衷于追忆发生于“全共斗”运动前后的故事。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全共斗”的背景如幽灵般时不时地出现。这一时期又是日本步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迅速发展的物质社会的背后,却隐藏着青年人的精神失落。
作者在大学时代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左翼激进学生运动,在学运失败后,村上春树选择了与主流社会保持疏离。
创作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物质条件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
20世纪70年代末,这个时期恰恰是日本社会思想潮流的一个重要转型期。日本后现代主义批评即兴起于这个时期。
面对时代转折,村上春树觉察到的是一个对个体自我具有更大的控制性、侵害性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个时代就是他后来在文本中所称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他已经对这个已经逐渐到来的时代感到了厌恶。所以,他才会在这个时候提起笔来,述说过去的事情。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从来不需要为生计担心,他们虽然没有靠努力奋斗以得到富足生活的压力,但他们也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意义。现代社会越来越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把所有人都裹挟在其中,联系在一起。但是这规范化和一致性却使有着完整心智、复杂情感和多种梦想的个体面临被扁平化、被同化的危险。主体性渐渐消失,人们缺少存在感,因此感到无尽的孤独和空虚。村上春树在作品中表现的自我流放意识,形成了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
猜你喜欢